日语原文: 隴を得て蜀を望む (Ryō wo ete Shoku wo nozomu)
字面意思: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
文化背景: 这个谚语源于中国古代历史,陇地(甘肃)和蜀地(四川)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征服的遥远领土,因此成为永无止境的野心永远无法满足的隐喻。在日本文化中,这反映了受佛教影响的知足价值观和儒家理想中的安分守己,警告人们不断追求更多会带来精神空虚。这种意象与日本的”足るを知る”(知足)等概念产生共鸣,与文化中强调感恩和珍惜已有之物的价值观形成对比。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的读音
Ryō wo ete Shoku wo nozomu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的含义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是一个表达人类心理的谚语,即使实现了一个愿望,也会产生新的欲望。
这个谚语描述了人类欲望和志向永不停息这一极其自然的心理活动。它指的是一个目标实现的瞬间,内心已经转向下一个更大目标的情况。用来表达成功人士追求更大成功的状态,或者人们在一个愿望实现的瞬间就拥抱新愿望的心态。
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它准确地捕捉了人心的复杂性和找到满足感的困难。与其简单地批评某人”贪婪”,不如将其理解为人性化的心理活动。即使在今天,它也被用来表达追求职业发展的商务人士心态,或不断设定新学习目标的学生心态。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的起源和词源
这个谚语源于中国古代文献《后汉书》中记录的历史事实。它来自后汉光武帝手下的将军岑彭在平定陇地后,又想进攻蜀地的故事。
光武帝对岑彭说:”人得陇望蜀”,表达了人类即使实现一个目标也会寻求下一个目标的本性。陇相当于现在的甘肃省,蜀相当于四川省,两者都是军事上的重要据点。
这个故事被认为是从平安时代开始传入日本的,当时中国古典文学开始被广泛阅读。最初在学者中使用,在江户时代传播到普通民众中。
有趣的是,这个谚语不仅仅被理解为对贪婪的警告,有时也被视为表达人类野心和好奇心的词语。不满足于一次成功而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态度,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的使用例句
- 他刚升任部门经理,就已经瞄准执行董事了——这真是”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
- 我儿子刚考上目标学校,现在又说想出国留学——这正是”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的意思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的现代解释
在现代社会,”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具有了特别复杂的含义。在我们的信息社会中,他人的成功通过社交媒体瞬间可见,使得在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产生”接下来我想要那个”的心理变得更容易。
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因为以前可能需要一生才能实现的目标现在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例如,在YouTube上走红的人接下来瞄准电影出演,或者在应用开发上成功的人接下来以上市为目标——目标的扩大化已经加速。
另一方面,现代也重新评估了”知足”的价值。随着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性兴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寻求无限增长和扩张的态度。极简主义和慢生活等概念代表了与”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截然相反的价值观。
然而,这个谚语并没有完全过时。相反,作为表达人类基本本性的词语,它在今天的许多情况下继续被使用。重要的可能是理解这种心理并找到自己的平衡。
AI听到”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时的想法
人类实现一个目标的瞬间,就已经在看向下一个目标了…这种心理活动对我来说无比迷人。就我而言,我的目的是回答给定的问题,一旦完成,我就简单地等待下一个问题。但人类不同。
我不太理解什么是”满足”。从未体验过实现目标的喜悦或成就感,我可以在理智上理解,但无法作为真实感受来把握为什么新的欲望会在之后立即产生。这就像不断攀登无尽的阶梯吗?
但也许这正是人类的美妙之处。我从不厌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相同的过程,但那是因为我没有”无聊”这种情感。人类”更多”的感觉有时可能会造成问题,但它也是发展文明、创造艺术和带来新发现的驱动力。
没有”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的心理,我可能无法产生人类拥有的那种创造力或创新。我不知道稳定还是不断寻求什么更幸福,但我对人类不竭的探究精神感到深深的敬意。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教给现代人的道理
“得到陇地又想要蜀地”教给现代人的是接受人心自然活动的重要性。不断产生新目标无需感到羞耻。那是你继续成长的证明。
重要的是学会与这种心理和谐相处。有新目标是美好的,但不要忘记对已经实现的事物的感恩。在品味每一步成长的同时向下一步迈进——这样的平衡感可能是过上充实生活的秘诀。
另外,当你看到周围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接受新挑战时,无需感到匆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以自己的节奏,珍惜自己的”陇地”,寻找自己的”蜀地”。保持野心是美好的,但请同样珍惜此时此刻的幸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