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して同ぜず”的读音
Wa shite dō zezu
“和して同ぜず”的含义
“和谐但不同化”意思是与他人合作并保持和谐,同时不屈服自己的信念或信条。
这里的”和谐”不是指表面的友好,而是指尊重他人并建立建设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不同化”使用了古典词汇”同ず”,意思是”顺从”或”迎合”,通过否定这一点,表达了不轻易随波逐流而迷失自我的态度。
这句谚语用于希望在群体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保持个性的情况。当在会议中表达反对意见时,当在友谊中感受到价值观差异时,或当对组织政策产生疑虑时,这种精神变得重要。
在现代,往往强调”读空气”,但原本的”和谐但不同化”实际上教导我们,有时为了真正的和谐而表达不同意见的重要性。珍惜与他人的关系,同时不在核心原则上妥协——这是建立真诚而非表面人际关系的秘诀。
起源与词源
“和谐但不同化”源于中国古典《论语》”子路篇”中记录的孔子之言。原文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当这句话传到日本时,前半部分作为谚语确立下来。
孔子说出这句话的背景是,他想要阐明理想的品格之人”君子”与非品格之人”小人”的区别。在孔子的时代,正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动荡持续,人们在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和谐。
这句话被认为是在奈良到平安时代,随着佛教和儒学一起正式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中传播的。特别是在平安时代的贵族社会中,儒学备受重视,《论语》的教导作为政治和人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被广泛学习。
在江户时代,朱子学成为幕府的官方学问,《论语》的教导进一步传播。通过这一过程,”和谐但不同化”不仅在武士阶层中为人所知,也在平民中传播,加入了独特的日本式解释,一直传承至今。
趣闻
“不同化”中的”同ず”与现代词汇”相同”(onaji)有不同的词源。古典的”同ず”是意为”迎合他人”的动词,含义接近现代的”顺从”。换句话说,这句谚语表达的不是简单的”承认差异”,而是”不迎合”的积极意志。
在孔子的《论语》中,这句话后面跟着对比的短语”小人同而不和”。这意味着”心胸狭窄的人表面上顺从但内心不和谐”,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表达了真正和谐的困难。
使用例
- 我会配合团队的方针,但关于这件事,我会和谐但不同化地陈述自己的意见
- 我与部门经理保持和谐但不同化的关系,所以必要时能够进行适当的讨论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实践”和谐但不同化”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我们不断接触他人的意见,往往在担心”点赞”数量和反应的同时隐藏真实感受。此外,在企业文化中,可能会形成以”团队合作”为名而难以表达异议的氛围。
然而,正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这句谚语的价值才被重新认识。在重视多样性的现代,”和谐但不同化”的精神对于拥有不同意见和价值观的人们建设性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日益全球化的工作场所中,需要在承认文化差异的同时朝着共同目标合作的态度。
另一方面,现代也有忽视”和谐”方面的倾向。许多人只专注于主张自己的意见,而忽视与他人的和谐。原本的谚语教导我们基于和谐而非对抗的自我主张的重要性。
在网络会议和远程工作已成为常态的当今数字时代,读取他人表情和氛围变得困难。正因如此,”和谐但不同化”的态度——通过言语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立场,同时不忘记对他人的尊重——变得更加重要。
当AI听到时
社交媒体的算法会从你的”点赞”和浏览记录中学习偏好,只显示类似的帖子。这就是回音室现象。就像在洞穴中只有自己的声音回响一样,相同的观点不断被放大。
实际上,脸书的研究发现,约70%的用户只与政治立场相同的人建立联系。也就是说,现代人无意识中容易陷入”苟同”的状态。
然而”和而不同”却是应对这一现象的完美处方。”和”是指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也保持良好关系。”不同”是指不迎合他人而扭曲自己的想法。
有趣的是这种区分的精准度。现代社交媒体用户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害怕引发争议而不敢表达意见,要么变得攻击性十足而破坏关系。
但孔子的教诲展现了一种高超的平衡感——既维护人际关系,又保持思考的独立性。要想从算法制造的信息牢笼中脱身,就需要有意识地接触多元化观点,并以”和而不同”的姿态与之相处。
给现代人的启示
“和谐但不同化”教给现代人什么是真正的力量。虽然随波逐流常被认为是合作,但实际上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拥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成熟大人的真正态度。
要将这一教导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首先尝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然后,当你有意见时,尝试不以否定对方的方式,而是以”我是这样想的,你觉得呢?”的态度来传达。
人际关系中最美的是,人们在认识彼此差异的同时,被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团结在一起。珍惜自己的个性,同时也珍惜他人——这并不容易,但正因如此才有价值。
你不需要追求完美。有时你会失败。但只要在心中保持这种”和谐但不同化”的精神,必定会丰富你的人际关系。不欺骗自己的同时珍惜他人——当你能建立这样的关系时,你必定会感受到真正的和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