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主の好きな赤烏帽子”的读音
teishu no sukina aka eboshi
“亭主の好きな赤烏帽子”的含义
这个谚语表达了妻子出于对丈夫的深爱,心甘情愿地迎合他所有的喜好和要求。
特别重要的是,它描绘了妻子由于深情而说服自己的心理,即使从丈夫的角度来看某件事客观上是浪费或毫无意义的,她也会认为那是好的。就像红乌帽子一样,即使在其他人看来是过时和不实用的东西,如果她心爱的丈夫喜欢,也会显得很棒。
这个谚语用于妻子盲目支持丈夫的爱好或喜好的情况。即使其他人认为”那不好”或”很浪费”,只有妻子站在丈夫一边并肯定他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说”这真是主人喜欢的红乌帽子”。虽然它表达了爱的深度,但也暗示着失去了一些客观性。即使在现代,夫妻关系中仍有许多情况下对伴侣的感情会影响判断,这个谚语被理解为对这种人类心理的准确表达。
起源与词源
这个谚语的起源深深植根于江户时代的夫妻关系和社会制度。”红乌帽子”指的是从平安时代到室町时代宫廷贵族和武士男性佩戴的红色乌帽子。然而,到了江户时代,红乌帽子已经成为过时的装饰品。
根据通常的理论,这个谚语起源于江户时代的商人家庭和町人之间。在那个时代的社会中,丈夫作为户主拥有绝对权威,妻子顺从丈夫的意愿被认为是美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爱的丈夫说”我想要一个红乌帽子”,妻子会高兴地准备,无论它多么过时和不实用。
选择红乌帽子的原因在于它的不实用性。对于江户时代的人们来说,红乌帽子象征着”任何人都明显无用的东西”。没有更好的例子来表达妻子想为丈夫做任何事情的感情。这个谚语作为一个有趣的表达而确立,既反映了夫妻之爱的美好,也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
趣闻
在实际使用红乌帽子的平安时代,根据社会地位对乌帽子颜色有严格的规定。红乌帽子可以由相对高级的人佩戴,但到了江户时代,阶级制度发生了变化,旧的装饰品简单地被认为是”旧东西”。
有趣的是,这个谚语中出现的”亭主”一词最初指的是茶馆或餐厅的老板。它逐渐指代普通家庭中的丈夫,并在江户时代完全确立。
使用例
- 我母亲赞扬我父亲收集古董,但这真是主人喜欢的红乌帽子
- 看到她大肆赞扬男朋友糟糕的歌声,让我想起了主人喜欢的红乌帽子这个短语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个谚语所基于的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江户时代”妻子服从丈夫”的概念,现代理想已经变成了平等伙伴关系。因此,这个谚语经常被用新的解释来使用。
在社交媒体时代,它有时在”粉丝活动”和”御宅族文化”的背景下使用。为了喜爱的偶像或角色而说服自己客观上过高价格的商品是”美妙投资”的心理,真的可以称为现代版的”红乌帽子”现象。
此外,现在不分性别地使用。当丈夫盲目支持妻子的爱好时,在恋人之间,甚至在友谊中都适用。它被更广泛地理解为表达”因感情或善意而判断力受到蒙蔽”这种普遍人类心理的表达。
另一方面,这个谚语作为对”盲目感情”的警告方面也很重要。由于现代社会重视个人独立和客观判断,可以说它作为教导我们平衡对他人的感情与自己价值观重要性的表达具有新的价值。
当AI听到时
江户时代的色彩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红色处于特别有趣的位置,对于平民来说是”使用昂贵染料制成的难以获得的奢侈品”,对于武士阶级来说则被视为”过于艳丽而缺乏品格的颜色”而遭到回避。
当时的染色技术中,要呈现鲜艳的红色需要红花、茜草等高级染料。比如红花染色,据说与同等重量的银子价格相当,是平民无法企及的颜色。也就是说,拥有红色乌帽子本身就意味着相当大的开支。
另一方面,在武士社会中,红色被认为是”轻浮而不沉稳的颜色”,在正式场合会被避免使用。在黑色、藏青色、茶色等沉稳颜色备受青睐的环境中,选择红色只不过是无视实用性的个人趣味而已。
更有趣的是,红色还被视为”幼稚的颜色”。武士人偶和儿童和服中大量使用红色,但成年男性佩戴则被认为是幼稚的表现。
也就是说,”红乌帽子”是一件价格昂贵却在社会上毫无意义,甚至可能招致负面评价的物品。正因如此,它才能完美地象征丈夫那些令人费解的爱好和嗜好。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个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是平衡感情与客观性的重要性。想要支持重要的人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有时需要退后一步冷静地看待情况。
在现代社会,如果我们真正希望某人成长,建设性的对话比盲目的同意更重要。支持伴侣的新挑战,同时在必要时也传达坦率的建议——建立这样成熟的关系可以称为现代爱情的表达。
反思我们自己是否处于”红乌帽子”状态也很重要。如果我们在为所爱的人着想,我们也需要继续磨练自己的判断力。真正的感情可能意味着与对方一起成长。
你也应该在与重要的人的关系中记住这个谚语。用深情相互支持,同时尊重彼此的个性和成长——如果我们能建立这样温暖健康的关系就太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