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势对无势:日本谚语的含义

谚语

“多勢に無勢”的读音

Tazei ni buzei

“多勢に無勢”的含义

“多势对无势”意思是少数人不可能对抗大势力。

这句谚语不仅用来表达简单的数量优势,还带有一种面对压倒性力量差距时抵抗毫无意义的无奈感。在很多情况下,这是少数派或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在别无选择只能接受现实时使用的表达。

它用于职场分歧、校园霸凌问题、政治冲突以及体育比赛中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不仅仅是承认失败,而是在表达撤退决定作为现实判断的同时,巧妙地暗示情况的不公平和不合理。即使在今天,在表达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和社会地位差异时,这些词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仍然被理解和使用,作为一种引起共鸣的表达。

起源与词源

“多势对无势”的起源据说来自战国时代的军事术语。”多势”意味着大军,”无势”用来表示小军队。

这个表达得以确立的背景在于日本战国时代的众多战斗。当时的军事指挥官在表达敌我军事力量差异时经常使用”多势”和”无势”的对比。特别是在军记物语和战争编年史中,它被用来表达劣势一方的悲壮情感和由于军事力量压倒性差异而导致的战斗条件的严酷性。

有趣的是,这个短语发展超越了简单的数量比较,成为包含宿命论式的无奈和绝望的表达。在战场上,无论军事指挥官多么勇敢,面对压倒性的军事力量差异,他们都无能为力,这是现实。从这样的经验中,这个短语在民众中传播,成为代表”仅凭努力或意志力无法解决的情况”的惯用表达。

进入江户时代,它脱离了军事背景,成为表达日常生活中权力关系和地位差异的词语而确立下来。因此它成为包含无奈和接受的谚语,一直传承到现在。

趣闻

在战国时代的军记物语中,”多势”和”无势”经常作为成对短语出现,但在实际战斗中有很多以少胜多的例子。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的胜利就是代表性例子,历史证明”多势对无势”并不一定决定战斗的结果。

“无势”这个词在现代只在这个谚语中使用,但在古代它也独立使用,意思是”没有力量”或”弱小”。对现代人来说,”无势”已经成为一个古语,除非与”多势对无势”配对使用,否则很难理解。

使用例

  • 我是班上唯一发出反对意见的人,但这是多势对无势,最终还是被否决了
  • 即使是我在会议上提出的想法,所有高管都反对,这就是多势对无势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多势对无势”的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因为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物理”数量”的意义变得复杂。

以前,可见的人数和组织规模决定了”力量”,但现在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可以调动数万名追随者。此外,通过病毒式传播现象,少数意见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多数,这并不罕见。在这种情况下,”多势对无势”的简单数量结构不再成立。

另一方面,在企业和政治世界中,数量逻辑仍然发挥着强大作用。股东大会的投票权、议会的多数票、组织内的派系斗争——”多势对无势”的原则在现代仍然很活跃。

有趣的是现代人使用这些词语时的心理。以前它表达宿命论式的无奈,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战略判断,意思是”现在是撤退的时候”。这个表达也开始被用于为了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被攻击而选择不与多数对抗的情况。

数字时代的”多势对无势”正在演变为一个不仅表达数量问题,还表达信息传播力和影响力差异的短语。

当AI听到时

“众寡悬殊”这句话仿佛预言了现代网络舆论风暴的结构。分析社交媒体上的网络暴力事件,我们会发现这句古语所描述的力量对比完美地重现了。

观察网络暴力的典型模式,最初往往从几个人的批评开始,通过转发和分享瞬间形成数千、数万人的”众势”。而成为攻击目标的个人或企业则完全处于”寡势”状态,无论提出多么正当的反驳,都会被压倒性的人数优势淹没。

特别有趣的是,大部分参与网络暴力的人其实并不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却盲目加入批评行列,这种”跟风效应”与江户时代的群体心理机制完全相同——人一旦成为集体的一部分,个人责任感就会减弱,变得更具攻击性。

现代社会还有一个独特问题:数字空间没有物理限制,”众势”的规模变得前所未有的庞大。来自世界各地的批评24小时不间断涌入,”寡势”一方完全失去了喘息的空间。

这句古语告诉我们,人数暴力这一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正因科技进步而变得更加严重。古人的洞察成为解决现代难题的关键,这确实是珍贵的例证。

给现代人的启示

“多势对无势”教给现代人的是,有时”撤退的勇气”也是必要的。你不需要赢得每一场战斗。重要的是辨别选择哪些战斗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陷入无谓消耗战的机会增加了,比如社交媒体上的争论和职场冲突。在这种时候,这个谚语鼓励冷静判断。决定”现在是撤退的时候”绝不是失败。相反,这是为更重要的时刻保存力量的战略选择。

此外,特别是当我们处于多数时,我们要记住这个谚语的价值。重要的是要有谦逊的态度,倾听少数意见,而不过分依赖数量的力量。今天的多数不一定是明天的多数。立场总是可以改变的。

人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没有必要因为暂时的劣势而气馁。接受现状的同时等待下一个机会。这个谚语静静地教给我们这样的灵活性和耐心。

评论

世界的谚语、名言、格言 | Sayingful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