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たざんのいしもってたまをおさむべ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即使是他人的错误和错误行为也可以成为你自己成长的宝贵学习材料。
乍一看,别人的错误和缺陷可能显得毫无价值。但如果你改变视角,它们就会成为你个人发展的燃料。
人们在目睹某人的失败或看到值得批评的行为时会使用这句话。他们不是简单地谴责它,而是表现出从中学习的态度。
它也用来提醒自己保持从周围一切事物中学习的谦逊态度。
如今,人们倾向于只从完美的榜样中学习。但这句谚语教导我们,特别是从坏例子中可以获得珍贵的教训。
看到某人的错误并想”我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自我完善形式。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很可能来自中国古典《诗经》”小雅”部分的一首诗。
原文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字面意思是”他山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石”。
在古代中国,工匠使用粗糙的石头来打磨美丽的玉石。他们发现,即使是来自其他山的看似无价值的石头,如果使用得当,也能成为有价值的打磨工具。
这句话很久以前传到日本,并以古代助词”以て”(motte)的形式确立下来。
“攻む”(osamu)这个词在现代日语中意思是”攻击”。但在古典语言中,它的意思是”打磨”或”磨砺”。
所以这句谚语不是指用石头攻击珠宝。它的意思是用他山的石头来打磨珠宝。
有趣的是,这个短语一直被用作人类成长的隐喻,而不仅仅是关于工具。
它表达了一种积极而灵活的态度:即使是看似无价值的东西也能帮助你完善自己。
有趣的事实
这句谚语中的”玉”在中国和日本文化中不仅仅是宝石。它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品格。
这意味着这句谚语从来不是关于物理上的石头和珠宝。从一开始,它就是在谈论精神成长。
动词”攻む”(osamu)在现代日语中只用来表示”攻击”。但在古典语言中,它主要意思是”制作”或”加工”。
第一次听到这句谚语的人经常误解为”攻击珠宝”。但它原本指的是”仔细打磨珠宝”这种温和的行为。
使用例子
- 我把老板的失败当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心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 他傲慢的态度令人不快,但遵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我发誓要保持谦逊
普世智慧
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去发现和批评他人的过错。当某人失败时,我们感到优越。
当某人犯错时,我们想要确认自己的正确性。这是本能的。
但这句谚语之所以传承了数百年,是因为它展现了超越这种本能反应的智慧。
真正明智的人不会嘲笑他人的失败。他们从中学习。
他人的错误就像是你尚未经历的失败的预演。如果你能避开别人绊倒的石头,那就成为了巨大的财富。
这种智慧的深度在于”没有什么是没有价值的”这一洞察。
即使是看起来最粗糙的石头,根据你如何使用它,也能成为打磨宝石的工具。即使是看起来最愚蠢的行为,对观察者来说也能成为一课。
这种视角的转变正是推动人类成长的动力。
此外,这句谚语教导了谦逊的本质。认为你甚至可以从你认为不如你的人那里学习的态度,防止了傲慢。
它让你保持一颗持续学习的心。由于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彼此的老师。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这句谚语展示了”噪音澄清信号”这一令人惊讶的原理。
在通信工程中,有一个已知现象:故意添加噪音会使原始信号的特征更加突出。
例如,在训练图像识别AI时,给它大量模糊或扭曲的图像,会显著提高它识别正确图像的准确性。
换句话说,”坏例子”突出了”好例子”的轮廓。
他山之石——低质量的石头——本身似乎没有价值。但当用作打磨珠宝的工具时,它们会显露出珠宝表面的微小划痕和不规则之处。
换句话说,与劣质物品的比较将优质物品的特征提取为数据。这与机器学习中的”对比学习”是同样的机制。
AI不仅从正确的数据中学习,还通过计算与错误数据的差异来学习。这揭示了什么使正确答案成为正确的。
更有趣的是,研究表明当噪音太多或太少时,学习效率会下降。
适量的”他山之石”成为最有效的打磨剂。信息论证明了这句谚语的核心:在完美的环境中成长会放缓。
对今天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他人的失败在社交媒体上瞬间传播。许多人把它们当作批评和嘲笑的目标。
但这句谚语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选择。当你看到某人的错误时,你可以把它当作自己成长的燃料,而不是攻击的材料。
当同事在工作中演示失败时,当你的老板做出糟糕的判断时,当朋友在人际关系中跌倒时——这些都是避免同样失败的活教科书。
通过思考”我会怎么做?”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你可以在不亲身经历痛苦的情况下获得智慧。
重要的是保持学习的态度。你不仅可以从比你优秀的人那里学习,也可以从正在失败的人那里学习。
有了这种灵活的心态,生活中的每一种情况都会成为学习的机会。
为什么不把你花在指责他人过错上的时间转化为打磨自己的时间呢?
如果你这样做,你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和明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