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るを知る者は富む”的读音
Taru wo shiru mono wa tomu
“足るを知る者は富む”的含义
“知足者富有”意思是那些能够满足于自己现状和所拥有的东西的人,才是真正能够过上富裕生活的人。
这里所说的”富有”并不单纯指经济上的财富。它代表内在的富有,如精神上的充实、心灵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满足。换句话说,那些能够在自己的环境中找到幸福,而不被外在物质条件所左右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富有”的人。
这句谚语经常用于那些被无尽欲望驱使而痛苦的人。它也用于向那些对现状总是不满的人传达改变视角重要性的场合。在现代社会,人们很容易因为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比较而感到沮丧,或者不断渴望新事物,但这是我们在这种时候特别应该记住的教诲。
起源与词源
“知足者富有”据说起源于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道德经》第33章中记录的话语。原文是”知足者富”(知足者富有),这是代表老子无为和自然哲学的重要教诲之一。
老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世纪)是一个战争不断的混乱时代,人们为了权力和财富而争斗。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教导说,与其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不如追求内在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有。
这种哲学后来被佛教吸收,发展为”知足”的概念。它从奈良到平安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日本,在禅宗教诲中也得到强调。特别是在茶道精神中根深蒂固,据说千利休也将”知足”之心珍视为茶道的精髓。
江户时期,随着汉学作为武士教育的一部分受到重视,这句谚语也变得广为人知。它能够传承至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具有跨越时代质疑人类本质幸福的普遍性。
使用例
- 他总是说”知足者富有”,享受着简朴的生活
- 我对没有得到升职感到失望,但想起”知足者富有”这句话时心情好了一些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句谚语的解释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社交媒体已经普及,我们经常处于与他人生活比较的环境中。每当我们看到华丽的Instagram帖子或朋友的成功故事时,感到”我想要更多”或”我想要更好的生活”可能是很自然的。
然而,正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知足”的概念开始具有新的意义。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受到关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精神财富胜过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在现代,不少人误解”知足”为”没有野心”或”满足于现状”。原本这句谚语并不否定努力或成长,而是教导我们注意到此时此刻幸福的敏感性的重要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想象的更多选择。然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太多实际上更难获得满足。在这样的现代,”知足”这一古老智慧正被重新评价为在信息过载时代生存的新技能。
当AI听到时
彩票高额中奖者中约70%在数年内破产,这一令人震惊的数据印证了这句古老谚语的真理。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收入翻倍的人幸福感提升平均只持续3个月,之后就会回到之前的水平。
这正是享乐跑步机理论的核心。人类大脑具有对新刺激产生”适应”的功能,无论收入增加多少,人们都会将更高档的汽车和房屋视为”理所当然”。就像在跑步机上不停奔跑一样,即使不断追求更多,也永远无法到达幸福这个终点。
有趣的是,存在一个”幸福饱和点”——当年收入超过800万日元时,幸福感的上升曲线会急剧放缓。这表明一旦基本生活保障得到确保,额外财富对情感满足的影响就会急剧减少。
另一方面,处于”知足常乐”状态的人们会激活专注于现有事物的”感恩神经回路”,使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保持稳定。换句话说,通过降低满足的标准,我们可以从同样的情况中获得更多幸福——这是一种心理技巧。可以说,这是针对现代人容易陷入的”贪得无厌综合征”的科学处方。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给我们现代人的是,幸福不是从外部给予的东西,而是我们在自己心中培养的东西。试着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小时刻。早晨咖啡的香气,与家人的随意对话,朋友温暖的信息。在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时刻中,实际上隐藏着许多富有的种子。
重要的是不要否定我们现在拥有的,而是首先对它们怀有感激之心。当然,拥有梦想和目标是美好的,但在追求它们的同时,我希望你们不要错过此时此刻的幸福。
当你因为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比较而感到沮丧时,放下智能手机,看看身边真正重要的东西。你的生活肯定有属于你独特的特殊富有。如果你能注意到这一点,你就已经足够”富有”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