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まれっ子世にはばかる”的读音
Nikumarekko yo ni habakaru
“憎まれっ子世にはばかる”的含义
“被憎恶的孩子在世上横行霸道”意思是那些性格让别人讨厌的人往往在世上表现得很大胆,生活得很繁荣。
这句谚语表达了人类社会的讽刺现实。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那些脸皮厚、自信且有时给别人带来麻烦的人,不知怎么地比那些谦逊、受人喜爱的人更能在世上游刃有余。”はばかる”是一个古词,意思是”大胆行事”或”施展影响力”,所以它绝对不是描述内敛的行为。
这句谚语在遇到这样的人时被用作一种有些无奈的观察。当目睹认真善良的人得不到回报,而厚颜无耻的人却成功时,人们可能会说:”这真是’被憎恶的孩子在世上横行霸道’。”即使在今天,我们在职场和社会中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它被理解为表达人际关系复杂性和世界不合理性的一种表达。
起源与词源
关于”被憎恶的孩子在世上横行霸道”的起源,确切的来源并不清楚,但记录显示在江户时代它已经作为民间谚语在使用。
从这句谚语的结构来看,它由两个要素组成:”憎まれっ子”(被憎恶的孩子)和”世にはばかる”(在世上横行霸道)。古词”はばかる”是关键词,它与现代日语中”克制”的意思完全不同,而是意味着”大胆行事”、”专横行事”或”施展影响力”。
在江户时代的町人文化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人际关系。他们注意到那些容易被讨厌的人不知怎么地在世上活跃地茁壮成长这一现象,这句谚语被认为是作为这种观察的言语表达而产生的。
在那个时代的社会中,虽然合作和谦逊被认为是美德,但脸皮厚、强行推进自己意见的人在现实中往往被看到获得成功。这个表达诞生于平民敏锐的观察眼光捕捉到的人类社会这种讽刺现实。从词语本身的语感中,可以感受到带有某种无奈色彩的生活智慧。
使用例
- 那个部门经理被所有人讨厌但仍然得到晋升——”被憎恶的孩子在世上横行霸道”真的是对的
- 班上最自私的孩子成为班长,这是”被憎恶的孩子在世上横行霸道”的完美例子
现代解读
在当代社会,”被憎恶的孩子在世上横行霸道”获得了新的解释。在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那些反复引起争议的网红和尽管受到批评但继续吸引注意力的名人可以说是这句谚语的现代版本。
这种现象在商业世界也很突出。在强调合作的日本企业文化中,在全球化浪潮中,那些不看气氛就自我主张的人员被重视的案例越来越多。从传统的”出头鸟被打”文化转向”出头鸟被寻求”的时代,使这句谚语的含义变得复杂。
另一方面,”被憎恶的孩子”的定义在现代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脸皮厚的人,挑战既有价值观的创新者和说出不便真相的人有时也被当作”被憎恶的孩子”对待。像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商业领袖,尽管因其完美主义和严格的性格被许多人讨厌,但取得了改变世界的成果。
然而,现代对这句谚语的误解也出现了。”只要不介意被讨厌就可以自私行事”的解释与原意不同。这句谚语是对人类社会的观察,不是行为准则。现代人需要智慧来理解这句话包含的讽刺和洞察,同时区分建设性的自我主张和破坏性的自私。
当AI听到时
进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攻击性分为”支配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两种类型,”招人恨的家伙”展现的正是前者的典型特征。这种支配性攻击作为获取资源和提升社会地位的战略行为,在进化过程中得以延续。
有趣的是,灵长类学家弗朗斯·德瓦尔的研究揭示了”马基雅维利式智慧”的存在。在黑猩猩群体中,那些最具攻击性、最不受其他个体欢迎的雄性,往往能够获得领导地位,并拥有最多的繁殖机会。
现代社会也能观察到类似的模式。管理学家艾米·卡迪的研究显示,约4%的CEO具有反社会人格倾向,这一比例远超普通人群的1%。他们共情能力较低,容易招致周围人的反感,但凭借果断的决策力和强烈的自我主张登上组织的顶峰。
这种”适应性攻击”虽然在短期内会恶化人际关系,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带来竞争优势。在进化过程中,那些不惜招人厌恶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正因如此,”招人恨的反而混得好”这一现象在当代社会依然反复上演。
给现代人的启示
“被憎恶的孩子在世上横行霸道”教给现代人接受人际关系复杂性的重要性。这句谚语静静地教导我们世界不一定是公平的,好人不一定总是得到回报的现实。
然而,这绝不是一句无奈的话。相反,它显示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即不被表面的受欢迎程度或好感度误导而看到本质。有时在生活中,不畏惧批评而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也可能是必要的。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会因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量或周围人的评价而兴奋或沮丧。但这句谚语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虽然被人喜爱很重要,但不失去真实自我地生活同样有价值。
重要的不是要成为”被憎恶的孩子”,而是获得不被他人评价过度左右的力量。要有勇气以适当的方式表达你认为正确的事情。有时你可能会被误解,但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成功可能是在真实地生活的同时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之间找到平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