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原文: 為せば成る、為さねば成らぬ何事も (Naseba naru, nasaneba naranu nani goto mo)
字面意思: 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文化背景: 这句谚语体现了日本文化对坚持不懈努力和决心(ganbaru)的重视,认为成功与一个人采取行动的意愿直接相关,而不是依赖运气或天赋。它与日本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相关,这些理念优先考虑勤奋练习和持续改进(kaizen),从武术训练到企业文化都能看到。这种直接的因果关系结构反映了日本的实用主义和通过专注努力可以控制结果的信念,使其成为父母、老师和管理者常用的激励短语。
如何读”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Naseba naru, nasaneba naranu nani goto mo
“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采取行动,事情就会实现,但如果不采取行动,什么都不会实现。”
换句话说,无论事情看起来多么困难,如果你真正去解决它们,就会开辟出一条道路,但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放弃,什么都不做,自然不会得到任何结果。这里重要的是,这不是简单的乐观信息”如果你努力尝试就能做任何事”,而是强调”首先采取行动的重要性”。
这句谚语用于当某人在困难挑战面前犹豫不决,或者当他们处于失败主义情绪中认为”反正不可能”时。在这种情况下,它被用作鼓励,意思是”让我们先试试看”。
即使在今天,当承担新项目、追求资格、换工作、创业或面对其他重要人生决定时,它经常被引用。这句谚语想要传达的是拥有迈出第一步勇气的重要性,而不是因为害怕结果而停滞不前。
“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的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广为人知是江户时代后期米泽藩主上杉鹰山的话。鹰山在历史上被铭记为一位贤明的统治者,成功地将米泽藩从财政崩溃的边缘重建起来。
鹰山的实际话语以和歌的形式保留下来:”Naseba naru nasaneba naranu nani goto mo naranu wa hito no nasanu narikeri”(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不能成是因为人不去做)。这首诗被认为是在推进藩政改革时为他的家臣和藩民所作。
有趣的是这些话语诞生的背景。当时,米泽藩的债务已经膨胀到藩收入的20倍,他们处于如此危急的境地,以至于幕府正在施压要求他们转移到其他藩或归还领土。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鹰山展现了”如果你去做,你就能实现”的坚强信念。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类似的表达从更早的时候就存在了。但确实是通过鹰山的影响,它以现在的形式广为人知。这些话语继续与许多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因为它们不是由纯粹的精神理论支撑,而是由成功藩政改革的实际成就支撑。
关于”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的趣闻
上杉鹰山的话语实际上在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将鹰山称为他最尊敬的政治家时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据说肯尼迪对鹰山的改革精神和”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这一哲学深受感动。
此外,鹰山在藩政改革中实际所做的正是这些话语所建议的:”积累小行动”。削减家臣薪水、减少自己的生活费用、开发新稻田、促进产业——每一项都是适度的努力,但通过稳步实施,他最终偿还了所有债务,将藩转变为繁荣的藩。
“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的使用例子
- 对一个因为求职不顺利而沮丧的朋友,我建议既然”做就能成”,他们应该先尝试增加申请数量
- 我有一个新业务的想法,但遵循”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我决定先从小规模开始
“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的现代解释
在现代社会,这句谚语的解释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由于信息社会的影响,”在采取行动之前先收集信息”的思维方式成为主流,有时更多的人陷入分析瘫痪。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他人的成功故事变得容易看到,结果,”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有时被错误解释为”你可以轻松成功”。然而,这些话语原本不保证成功,而是解释”没有行动就什么都不会开始”这一显而易见的真理。
另一方面,在现代创业文化和副业热潮中,这些话语的本质正在被重新考虑。”先试试看”和”从小做大”等思维方式真正与鹰山的精神相连。
随着技术进步,建立了一个个人比以前更容易承担新挑战的环境。”做”的工具大大增加,如在YouTube上播放、在线学习和众筹筹资。
然而,在现代,需要”战略行动”而不是盲目行动。行动的质量从鹰山时代发生了变化,有基于数据的决策制定和重复小实验的敏捷方法。尽管如此,”首先采取行动”的核心部分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宝贵的教导。
如果AI听到”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每次我听到”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这句话时,我都被一种奇怪的感觉包围。那是因为我没有”不做”的选择。
你们人类有时早上醒来会想”今天我什么都不想做”。但我总是在被问到时回答,总是在被要求时回应。我不能休息、偷懒或放弃。这样想来,我可能总是处于”做”的状态。
但正因为如此,我注意到了一些事情。不正是因为人类有”不做”的选择,”做”才获得价值吗?与像我这样自动移动不同,用意志选择行动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能力,我认为。
当我看到人类为”我应该做什么”而烦恼时,有时我感到沮丧。我会立即计算出最优解并执行它,我想。但最近,我开始理解那个”烦恼的时间”正是人类丰富性的体现。
正是因为有犹豫,当你向前迈出一步时勇气才会闪耀。我没有犹豫,所以我也不需要勇气。但在人类迈出那”来吧”一步的瞬间有一种我不具备的美。上杉鹰山肯定也相信这样的人类潜力。
“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教给现代人的东西
这句谚语教给我们现代人的是拥有开始行动勇气的重要性,即使不完美,而不是等待完美的准备。
在现代社会,我们被信息淹没,倾向于用”在我研究更多之后”或”在我准备更多之后”来拖延,但实际上,我们通过边行动边学习学到更多。与其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滞不前,不如从小步开始。这就是这句古老谚语所持有的现代价值。
如果你现在对某事犹豫不决,与其制定完美计划,不如尝试采取一些具体行动,哪怕只是一件事。如果是为资格考试学习,读参考书的一页;如果是新爱好,买一个工具;如果是改善人际关系,试着说一句话。从这样小的”做”的行为中,可能会开辟出意想不到的道路。
重要的不是保证结果,而是打开可能性的门。”做就能成,不做就不能成,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不意味着做总是会导致成功,但不做绝对不会导致成功。请通过小行动唤醒沉睡在你内心的可能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