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うより慣れよ”的读音
Narau yori nare yo
“習うより慣れよ”的含义
“与其学习不如习惯”意思是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某事,比被他人教导更能有效地获得技能和知识。
这句谚语说的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当然,学习基础知识和技巧很重要,但仅凭这些并不能达到真正的精通。只有通过实际动手、积累失败经验、用身体去学习,才能真正获得实用的技能。
它被用作对试图学习新技能的人的建议,或对那些过分依赖理论的人的忠告。当想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时也会使用。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许多人从经验中知道,理解某事和实际能够做到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即使在今天,我们也意识到这个教导适用于所有领域——体育、乐器、烹饪、工作技能等等。
起源与词源
“与其学习不如习惯”的起源与江户时代的教育哲学密切相关。在那个时代,工匠的世界普遍遵循”看中学”和”身体学习”的学徒制度。从师傅到学徒的技能传承被认为是通过反复进行实际工作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口头解释。
据说这句谚语从江户时代中期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了当时实用的教育哲学。”学习”指的是接受老师的指导,而”习惯”则意味着通过反复练习自然地获得技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话语产生的背景包括当时日本社会”重视实践”的价值观。在每个领域——武士剑术、工匠技艺、商人经营技能——实际经验都比理论更受重视。即使在寺子屋教育中,读、写、算也被认为是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的。
这句谚语被认为是作为凝聚了那个时代智慧的表达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的。
使用例
- 钢琴就是”与其学习不如习惯”——我认为每天哪怕练习一点点也是进步的捷径
- 我在新员工培训中学了基础知识,但实际的销售工作还是”与其学习不如习惯”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与其学习不如习惯”有了新的含义和挑战。在信息时代,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YouTube和在线课程学习理论比以前更容易了,但实践的机会往往变得更加有限。
在编程世界中,这句谚语特别受到重视。无论读多少书,不实际编写代码就无法成为程序员。许多工程师倡导”首先尝试创造能运行的东西”的重要性,这可以说是这个教导的现代版本。
另一方面,现代对”与其学习不如习惯”的批判观点也出现了。人们指出了通过”习惯”延续毫无根据的习俗或低效方法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商业世界中,基于数据的科学方法受到重视,仅仅依靠经验的做法受到质疑。
然而,正因为我们生活在AI和机器人发展的时代,只有人类才能拥有的创造力和适应能力仍然是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的。所需要的是在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将这句谚语的精髓应用到现代。
当AI听到时
根据脑科学对记忆系统的分类研究,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两种根本不同的记忆类型:”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主要储存在以海马体为中心的脑区。而程序性记忆则是身体习得的技能,由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完全不同的脑区负责。
“熟能生巧”这句话恰恰道出了这两种记忆系统特性的差异。以学骑自行车为例,无论读多么详细的说明书(陈述性记忆),如果不亲自反复练习、经历无数次摔倒(程序性记忆),都无法真正学会骑车。有趣的是,程序性记忆一旦形成就表现出惊人的持久性。即使几十年没骑过自行车,身体依然记得怎么骑,这是因为程序性记忆比陈述性记忆要稳定得多。
更值得关注的是,程序性记忆的习得过程中”错误学习”必不可少。通过不断试错,大脑的神经回路得到优化,从而产生无意识层面的熟练技能。这与单纯的知识积累完全不同,正体现了”熟能生巧”的脑科学本质。
给现代人的启示
“与其学习不如习惯”教给我们现代人的是,不追求完美,首先开始行动的重要性。当挑战新事物时,我们往往会推迟,想着”再多学习一些之后”或”准备得更充分之后”。但这句谚语给了我们”现在就试试看”的勇气。
在现代社会,信息泛滥,我们可以事先研究任何事情。然而,无论研究多少,有很多事情不实际尝试就无法理解。育儿、人际关系、工作技巧、爱好的乐趣。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实践逐渐获得的。
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失败。习惯意味着积累经验,包括失败。即使起初事情进展不顺利,随着你的继续,你也会自然地掌握诀窍。那个过程本身就是你的成长。
今天为什么不开始一些新的事情呢?不必完美。向前迈出一小步,随着你变得熟悉,你一定会遇到一个新的自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