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样手艺八样穷”的读音
Nana saiku hachi binbō
“七样手艺八样穷”的含义
“七样手艺八样穷”意思是即使你拥有许多技能和技术,如果每一样都是半吊子,没有精通任何一门,最终还是会贫穷。
这句谚语警告人们,一个能做很多事情但都做得一般的人最终无法成功的情况。多才多艺乍看之下似乎是件好事。
然而,你在任何领域都无法与专家匹敌。结果,你陷入了一种没有人真正需要你的状态。
即使在今天,许多人试图获得大量证书或学习各种技能。但如果所有这些都只是肤浅的知识或技术,你就不会发展出真正的专业技能。
这句谚语教导我们深入掌握一件事比肤浅地了解许多事情更重要。它表达了关于技能习得的基本真理,类似于”样样通,样样松”的说法。
起源和词源
关于这句谚语的起源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然而,人们相信它反映了江户时代工匠社会的现实。
“七样手艺”中的”七”并不意味着具体的数字,而是”许多”的意思。同样,”八样穷”中的”八”强调程度,意思是”极其”。
日语长期以来使用七和八的组合来表达大数量或强烈程度。例如”七倒八起”和”七难八苦”。
在江户时代,工匠的世界最重视掌握一门技术。木匠就是木匠,泥瓦匠就是泥瓦匠。
通过追求一条道路,你被认可为”成熟的”,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然而,如果你这样那样地涉猎,让每项技术都半途而废,你在任何工作中都只会得到二流或三流的待遇。
结果,你会得到更少的工作请求和更低的报酬。这句谚语很可能是在工匠社会如此严酷现实的背景下产生的。
它包含了关于技能习得的深刻教训,类似于”技多不养家”的概念。
使用例子
- 他略懂英语、中文和编程,但这是七样手艺八样穷——他实际上无法靠其中任何一样谋生
- 与其收集证书最终落得七样手艺八样穷,不如致力于在一个领域成为专业人士
普世智慧
在”七样手艺八样穷”这句谚语的传承背后,隐藏着人类基本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每个人都渴望全能感——”我能做这个,我能做那个”。我们希望通过能够做许多事情来感到有价值。我们寻求能够处理任何情况的安全感。
当我们开始学习新东西时,我们的心因不断扩展的可能性而跳跃。但这里隐藏着人性的陷阱。
掌握一件事需要巨大的时间和努力。最重要的是,它涉及”放弃其他事情”的痛苦。选择某样东西也意味着放弃许多其他东西。
为了逃避这种痛苦,人们倾向于选择”让我们什么都试试”的道路。这种态度表面上看起来积极主动。但实际上可能是一种逃避做决定的状态。
这句谚语听起来严厉,因为它准确地击中了人类的弱点。我们的祖先看透了多才多艺的天赋有时如何成为诅咒。
正因为你什么都能做得相当好,你就不觉得需要专注于一件事。结果,你什么都不是。用仅仅七个字就表达出这种普遍人类状况的智慧深度确实令人惊叹。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人类大脑对一次能处理的信息量有物理上限。这与通信工程中的”信道容量”具有相同的结构。
例如,想象你的认知能力是一条每秒能处理10比特信息的通信线路。
如果你专注于一项技能,你可以使用全部10比特发送高质量信号。然而,如果你涉猎七项技能,每项技能只能使用大约1.4比特。
根据信息论中的”香农-哈特利定理”,随着带宽变窄,错误率呈指数增长。换句话说,每项技能的错误会急剧增加。
更严重的是”切换成本”。当大脑在不同任务之间移动时,需要时间和能量来重新配置神经回路。
这就像通信中的”同步信号”——无法用于实际数据传输的浪费容量。拥有七项技能的人可能将其总认知资源的30到40%浪费在切换上。
结果,每项技能的”信噪比”急剧下降。从客户或雇主的角度来看,那个人的工作看起来像”充满噪音的不稳定通信”。
这就是产生贫穷结果的信息论机制。
今日启示
这句谚语今天教给你的是选择和专注的勇气。
在我们信息泛滥的现代社会,感觉有无限的东西要学习和挑战要承担。打开社交媒体,你会看到无尽的人们获得新技能的报告。你可能会感到焦虑。
然而,重要的不是”学什么”而是”专注于什么”。
你真正想要掌握什么?一旦找到它,即使其他有吸引力的选择吸引你的注意,也要有抵制的勇气。
你从深入学习一件事中获得的洞察和成就感是你永远无法通过肤浅地传播知识获得的宝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缩小你的视野。在深化一个专业的同时保持对相关领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核心”专业技能。有了那个核心,其他知识会有机地连接,真正的适应能力就会出现。
从今天开始,为什么不重新考虑你将在哪里投资你的时间和精力?那个选择将极大地改变你的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