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取った杵柄”的读音
Mukashi totta kinezuka
“昔取った杵柄”的含义
“从前拿过的杵柄”意思是年轻时获得的技能和技巧即使长期不用也不会完全失去,在需要时还能重新展现出来。
这个谚语表达了一旦彻底掌握的技能和经验在必要时可以复活,即使经过长期的空白期。特别是对于通过身体练习学到的技能或深深印在脑海中的知识,经常使用这个表达。
它用于这样的情况:久违地从事以前的工作或爱好时,或者利用过去的经验迎接新挑战时。有时也用来鼓励那些不安地说”我已经好多年没做过这个了”的人,告诉他们”从前拿过的杵柄,所以你会没问题的”。
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为了认识人类技能和经验的持续性和复活力,表达对过去努力和获得能力的信任。即使在今天,当转职、重返职场或迎接新挑战时,它仍被珍视为鼓励自己和他人的话语。
起源与词源
“从前拿过的杵柄”的起源来自用于捣年糕的工具”杵”,以及指其手柄部分的”杵柄”。这个表达的背景在于日本传统的捣年糕文化。
捣年糕是体力劳动,举起杵子敲打臼中糯米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杵子通常重2-3公斤,保持有节奏的举起动作需要相当的体力和技巧。特别是牢牢握住杵柄、以适当角度敲打的技巧,只能通过多年经验才能获得。
年末捣年糕是村镇的一大活动,技术熟练的人会被称赞为”那个人的杵柄技术很好”。然而,即使是已经年老、不再定期捣年糕的人,有时拿起杵子时也会重现昔日的技巧,展现出精彩的捣年糕技艺。
据信”从前拿过的杵柄”这个表达就是从这种场景中诞生的。由于在江户时代的文献中也能找到类似的表达,推测这是一个至少使用了几百年的谚语。这是一个充满日本智慧的短语,基于身体记住的技能不会轻易失去的经验。
趣闻
用于捣年糕的杵子实际上在形状和重量上因地区而异。在关东地区偏好相对较轻的杵子,而在关西地区倾向于使用重杵子。这是因对年糕成品质感偏好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
“杵柄”这个词原本只指杵子的手柄部分,但后来变成了指”技能”或”能力”本身。这是一个有趣的语言变化,工具的一部分变成了代表操作该工具的整个技能。
使用例
- 退休的父亲久违地被请去做木工活时,处理得非常熟练——从前拿过的杵柄
- 虽然我已经10年没弹钢琴了,但凭着从前拿过的杵柄,基本曲子应该还是能弹的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从前拿过的杵柄”的含义变得更加复杂。这是因为在当今技术创新迅速的时代,过去的技能不能直接应用的情况增加了。
例如,在IT行业,仅仅几年前的技术就已经过时的情况并不少见。然而,有趣的是,虽然表面的技术会改变,但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不变。即使编程语言改变了,逻辑思维能力仍作为从前拿过的杵柄被利用。
另一方面,在被称为”百年人生时代”的现代,这个谚语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在新环境中利用过去经验的机会正在增加,比如退休后再就业、家庭主妇重返社会、转职等。
此外,在现代出现了”技能清单”的概念,客观评估自己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性得到认识。这可以说是对从前拿过的杵柄的现代重新解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分固执于过去成功经验的危险。以从前拿过的杵柄为基础,同时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在现代尤其重要。
当AI听到时
对于现代程序员来说,5年前学会的编程语言可能已经是过时的技术了。比如Flash这项技术,在2000年代曾是必备技能,但现在已经完全不再使用。
这可以用”技能半衰期”这个概念来解释。有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师的技能平均在2-5年内价值就会减半。也就是说,如果一味固守过去学会的技术,反而可能成为拖累。
有趣的是,江户时代的打年糕和农作技术几十年都不会改变。正因如此,”昔日练就的本领”纯粹是褒义词。然而在现代,这句谚语所隐含的”依赖过去成功经验”的意思却成了问题。
实际上,大企业中层管理者说着”我那个时代是这样的”而拒绝新数字技术的现象,正是”昔日练就的本领”的负面体现。在心理学中这被称为”确认偏误”,人们倾向于为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寻求正当性。
也就是说,这句谚语在现代具有双面性。基础能力和经验值确实是财富,但如果用来作为拒绝变化的借口,就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
给现代人的启示
“从前拿过的杵柄”教给我们今天的是,我们不应该低估自己过去的努力和经验。在倾向于只关注新事物的现代社会中,它提醒我们对自己积累的技能和知识有信心的重要性。
特别是当站在人生转折点时,我们倾向于放弃,想着”我现在太老了”或”我在经验上有空白”,但这个谚语给了我们勇气。我们曾经获得的东西永远不会白费,成为新挑战的基础。
要在现代社会应用这一点,我们应该定期反思自己的技能和经验,考虑如何在现在利用它们。无论是求职、从育儿中回归,还是开始新爱好,相信过去的自己成为第一步。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正在获得的东西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从前拿过的杵柄”。今天的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支撑我们的力量。相信这一点,我们要珍惜日常的学习和经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