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を知らざれば以て君子と為ること無し”的读音
Mei wo shira zareba motte kunshi to naru koto nashi
“命を知らざれば以て君子と為ること無し”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不深刻理解天赋予自己的使命或天命,就无法成为真正有品格的人。”
这里的”命”不是指生命本身,而是指”天命”,代表着一个人为何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应该履行的角色以及所处环境的意义。另外,”君子”不是简单指地位高的人,而是指积累了德行、修炼了品格的理想人格。换句话说,它教导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人生中的使命和责任,并能够按照这些来生活,才能成为真正受人尊敬的有品格之人。这句谚语用于讨论那些虽有地位或才能,却不理解自己角色或责任的人,或者用于宣扬品格形成重要性的时候。在现代,它常用来表达自我理解的深度与作为人的成熟度之间的关系。
起源与词源
这句谚语源于记录在中国古典《论语》中孔子的话,具体出自《尧曰第二十》。原文是”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被翻译成日语后确立为现在的谚语。
孔子在晚年教导弟子成为君子(理想品格之人)的三个条件:”知礼”、”知言”、”知命”。其中,”知命”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这里所说的”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生命或寿命。在古代中国思想中,它指的是”天命”,即天赋予的使命或天命,以及一个人在人生中的地位和角色。换句话说,孔子认为深刻理解自己为何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以及应该履行的责任,是成为真正君子的必要条件。
这一教导从奈良到平安时代随着儒学传入日本,在武士阶层和知识分子中作为重要教导传承下来。江户时代,它也在寺子屋中被教授,作为品格形成的基本思维方式广泛确立。
使用例
- 那位政治家很有能力,但正如”不知命则无以为君子”所说,他恐怕无法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 她很成功,但正如俗话说”不知命则无以为君子”,她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使命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句谚语的含义变得更加多元化。这是因为在我们的信息社会中,我们被无数的选择和可能性包围,找到”自己的天命是什么”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
在现代,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和媒体不断看到他人的成功和生活方式,容易被外在价值观左右。目前的情况是,我们用年收入、地位、粉丝数量等表面指标来衡量自己,忽视了真正”知命”的内省工作。
另一方面,随着工作方式改革和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视,许多人开始寻求”忠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跳槽和转行变得司空见惯,副业和创业也成为熟悉的选择。这可以说是现代的”知命”过程。
此外,随着AI技术的发展,思考什么工作和角色只有人类才能胜任的机会越来越多。质疑什么人类价值无法被技术取代,自己独特的使命是什么,这正是”知命”本身。
现代”君子”的形象也发生了变化,基于自己价值观真诚行事的人比权威型领导者更受尊敬。
当AI听到时
意识到死亡的瞬间,人会发生惊人的变化。根据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的研究,临终患者识别”真正重要事物”的能力会飞跃性提高。
这种现象同样适用于健康的人。斯坦福大学的实验中,让被试者花5分钟思考”自己的死亡”,然后让他们做日常选择。结果显示,相比金钱和地位,他们明显更重视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
换言之,”知命”就是深刻理解自己的生命是有终点的。一旦产生这种意识,人就会避免无谓的争斗,不再被表面的欲望所左右。比如,如果明天就要死去,还会在意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吗?更应该做的是向重要的人表达感谢,或者了却心中的遗憾。
有趣的是,对死亡意识越强的人,对他人的共情能力也越强。当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限时,也能切实感受到他人生命的分量。这正是真正品格的源泉。
正因为死亡这一”限制”的存在,人才能看透真正的价值,做出有品格的选择。如果能永远活下去,恐怕没有人会认真地生活吧。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是重视内在满足胜过外在成功的重要性。在社交媒体上与他人比较或拼命试图满足社会期望之前,我们需要先花时间面对自己。
“知命”意味着深刻理解自己的价值观、想要珍惜的东西、擅长的事情,以及想要在社会中履行的角色。这不是一次完成的事情,而是可能在一生中逐渐变得清晰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职业选择丰富,拥有自己的轴心变得更加重要。在做出跳槽、创业或副业选择时,不仅仅基于好条件判断,而是结合自己的使命感来判断,可以过上更充实的生活。
此外,在展现领导力时,基于自己的信念和使命感行事,而不是依赖权威或地位,可以获得周围人的真正信任。不需要完美。继续寻找自己”命运”的真诚态度是成为现代君子的第一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