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には目を歯には歯を”的读音
Me ni wa me wo ha ni wa ha wo
“目には目を歯には歯を”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原意是”报复应限制在与所受伤害相同的程度”。
在现代,它往往被用来鼓励积极报复,意思是”如果你被攻击,就反击回去”,但实际上这完全相反——它是一个”警告过度报复”的教导。换句话说,当有人伤害你时,不要让情绪驱使你比你所受的伤害更严重地报复,而是要将你的回应限制在与你所遭受的损害相同的程度,从而防止复仇的连锁反应。
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当人类感到愤怒或怨恨时,他们往往倾向于试图对对方造成比对自己所做的更大的伤害。正如”双倍报复”这个短语所暗示的,我们自然倾向于升级报复。这句谚语的真正意图是警告这种人类倾向,鼓励公平和适度的回应。即使在今天,当处理工作场所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时,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保持冷静和适当回应的指导原则。
起源与词源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起源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8世纪)。这部法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之一,它记录了报复性正义的原则:”伤害他人眼睛者,其眼睛也应受伤”和”打断他人牙齿者,其牙齿也应被打断”。
然而,这从来不是为了鼓励残酷的复仇。当时,受害者及其家属经常对加害者进行过度报复,破坏社会秩序。汉谟拉比法典的真正目的是以”你不得超出对你所做的进行报复”的原则为报复设定上限。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旨在打破无限复仇链条的开创性法律概念。
这个概念后来被纳入《旧约》并记录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据说从明治时期开始,它随着西方文化被引入日本。有趣的是,尽管这个短语最初意味着”限制报复”,但在现代它经常被理解为”等价报复”。
使用例
- 以同样的水平回应他的批评符合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精神
- 在那件事上,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回应可能是最公平的方法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解释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这句谚语有了新的含义。
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看到”网络暴力”现象,对某人的言论产生极端反应并呈连锁反应传播。这句谚语最初警告的”报复升级”现在在数字空间中瞬间大规模发生。一条批评评论引发数百倍更激烈回复的情况并不罕见。
此外,在现代宪政国家,个人报复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司法系统负责”适当的惩罚”。因此,字面意义上的”以眼还眼”不再现实。
然而,在工作场所和商业环境中,这句谚语的原始精神在今天仍然重要。在考虑针对竞争对手策略的对策或在谈判中回应提议时,它被用于”不过度的适当回应”的意义。
它经常被误用于”如果你被打,就打回去”的攻击性意义,原本”适度回应”的教导往往被遗失,这可以说是现代的一个挑战。
当AI听到时
让我们具体看看这句话的含义发生180度转变的瞬间。
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的《汉谟拉比法典》中,”伤人眼者,可伤其眼。但仅此而已,不可过分”是一条上限规则。也就是说,这是一道”禁止十倍奉还令”。当时各部族因复仇循环而相互灭绝,作为”防止过度报复法”,这条规定具有划时代意义。
然而到了中世纪欧洲,这部法典的解释发生了变化。它与基督教”爱你的敌人”教义形成对比,开始被当作”野蛮的复仇法”来介绍。
决定性的转折点出现在19世纪的西部片电影中。这句话被用来为”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正名,并在大众中广泛传播。在现代电影和电视剧中,这种”复仇版本”的使用也占压倒性多数。
有趣的是,根据法学者的调查,约80%的现代人认为这句话是”复仇的教诲”。然而它本来是”限制复仇的和平智慧”。
一句话历经4000年演变为完全相反的含义,这在谚语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案例。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给现代人的是”当我们变得情绪化时暂停的勇气”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遭受轻率的言语。在这种时候,想要比对方更强烈地反击是人类的自然反应。然而,在那些时刻,试着记住这句谚语的原始含义。”限制在相同程度”的节制实际上是最明智的回应。
在现代社会,情绪反应可以瞬间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多,比如社交媒体帖子或电子邮件交流。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古老的智慧具有新鲜的价值。通过以与对方行为”相同水平”回应,我们可以防止冲突的不必要升级,并保持通向建设性解决的道路。
你不需要成为完美的圣人。只是当你想要报复时,告诉自己”与对方相同的程度就足够了”。仅仅如此,你的人际关系肯定会比现在更加和平和富有成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