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日本谚语的含义

谚语

如何读”学而不思则罔”

Manabite omowazareba sunawachi kūrashi

“学而不思则罔”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学习而不深入思考,知识就不会真正留在你心中。

你可能会读书或听人讲话来获得知识。但如果你不自己思考并消化它,就不会达到真正的理解。

这句话用来警告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获得知识时,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理解。

例如,它适用于那些只为考试而记忆,不思考意义或背景的学生。它也适用于那些只是按照手册操作,不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工人。

我们用这个表达来阐明知识和理解之间的区别。

在我们现代世界中,信息泛滥,知识容易获得。正因为如此,这个教导变得更加重要。思考是使知识真正成为你自己的关键。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来自记录在古代中国经典《论语》中孔子的话,具体出现在”为政”篇中。

原文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半句在日本确立为谚语。

“罔”字读作”kūrashi”,意思是”不明白真理而迷惑”或”不清楚”。

孔子向弟子们传授学习的方法。他解释说,仅仅死记硬背知识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理解。

有趣的是,孔子接着说”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和思考就像车的两个轮子。单独任何一个都是不够的。

这个教导在奈良和平安时期随着儒家思想传入日本。

在江户时代,它在寺子屋中作为学习的基本态度被教授。

这句话教导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记忆或模仿。它触及教育的本质,作为普遍的教导,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深深印在日本人心中。

使用例子

  • 他读了很多参考书,但成绩没有提高。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他只是读而不思考。
  • 我们无法将在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实践中。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

普遍智慧

人类既有求知的欲望,也有偷懒的欲望。这两种冲动同时存在。

这句谚语传承了数千年,因为它看透了这种矛盾的人性。

获得知识相对容易。读一本书,听一场讲座,信息就会传达给你。

但要使它成为你血肉的一部分,需要思考这一痛苦的过程。人们试图逃避这种痛苦,满足于仅仅收集知识。

这就像买了食材就觉得已经做好了饭一样。

我们的祖先深深理解这种人性的弱点。他们看到学习和理解是不同的事情。

在它们之间存在着”思考”这一主动的工作。知识只是原材料。真正的学习是咀嚼它,消化它,使它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

这句谚语显示了一个严格而温暖的真理:真正的成长没有捷径。

人们想要偷懒,但也想要成长。在这种冲突中,只有那些不吝惜思考努力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在信息论中,新接收的信息存在于”高熵状态”。

熵意味着无序的程度。例如,100个随机排列的数字列表没有明确的模式。这种状态有很多信息,但几乎没有可用的知识。

这正是”学而不思则罔”的状态。

有趣的是,人类的”思考”与信息压缩算法的工作原理相同。

通过观察100个数字并思考,你可能会发现”三的倍数排列”的模式。信息突然被压缩了。

原本100个数字可以用一句话表达:”3、6、9的规律…”这就是提取意义。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从不直接使用原始数据。我们总是进行特征提取。

对于图像识别,我们从数百万像素中提取”圆形”或”红色”等特征。没有这个压缩过程,数据只是一团噪音。

孔子在2500年前就看到,压缩过程对于将信息转换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满足于仅仅学习的人被困在持有巨大未压缩文件中。只有通过思考的压缩,信息才能成为便携的智慧。

对今天的启示

因为我们生活在信息泛滥的现代,这句谚语的教导提醒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

在智能手机轻松提供答案的时代,我们往往忽视获得知识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

这句谚语教导我们停下来思考的价值。当你读一本书时,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其内容。

当你听到某人的意见时,考虑他们为什么这样想。当你在工作中学到新东西时,想象它如何应用到其他事情上。

这些思考的小积累将在你内心培养真正的智慧。

重要的不是努力完美理解。只要试着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哪怕一点点。

这种习惯最终会让你从信息的单纯接收者变成创造智慧的人。

使你所学真正成为你自己的关键是你内在的思考力量。

评论

世界的谚语、名言、格言 | Sayingful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