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寇勿追”的读音
Kyūkō wa ou koto nakare
“穷寇勿追”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过度追击走投无路的敌人是危险的,因为他们会拼死反击。当某人被逼入绝境、无路可退时,他们会变得绝望。在这种绝望状态下,他们能够爆发出超越平常能力的力量。
因此,即使你占据上风,也应该避免完全逼迫对手。这就是这句谚语所传授的智慧。
人们在竞争情况或冲突中,当胜利似乎在望时使用这句谚语。它提醒你保持谨慎。通过给对手留一条退路,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反击,更安全地实现目标。
这种战略思维在今天仍然适用。人们在商业谈判和个人冲突中使用它,警告不要试图完全击败某人。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很可能来源于孙子的《孙子兵法》,这是一部古代中国军事著作。原文”穷寇勿追”出现在军事战术章节中。
孙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中国春秋时期的军事战略家。他的著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论著。
在”穷寇”中,”穷”字意味着走投无路或绝望,而”寇”意味着敌人或入侵者。”勿追”是一个禁令,意思是”不要追击”。孙子警告完全包围敌人并切断所有退路的危险。
走投无路的敌人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他们会以绝望的愤怒进行反击。结果,你可能在一场本应轻松获胜的战斗中遭受意外损失。
这一教导传入日本,在整个武士时代成为基本战略。它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战术,演变为更广泛的人生智慧。人们开始理解给对手留退路的重要性,不要因急于求胜而危及自己。
使用例子
- 如果我们过度逼迫竞争对手公司,”穷寇勿追”警告我们他们可能会意外反击
- 试图在争论中完全击垮某人是危险的——有句话叫”穷寇勿追”是有道理的
普世智慧
这句谚语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它理解了基本的人类心理学。当人们被逼入绝境时,他们会展现出平时无法想象的力量。这是因为生存本能被激发了。
当某人感到无路可逃的那一刻,本能会压倒理性。他们甚至可能变得自我毁灭。
有趣的是,这句谚语是对胜利者的警告。占优势的一方最容易失去谨慎。当胜利似乎触手可及时,人们会变得贪婪,寻求完全胜利。
彻底击垮对手的欲望会出现。你想要展示自己的优越性。这些情绪会自然涌现。
但我们的祖先认识到,这种”过度求胜的欲望”正是危险所在。真正的胜利不是完全击败对手。而是安全地实现你的目标。
给对手留退路的冷静实际上是保护自己的智慧。这一教导既包含了压力下的冷静,也包含了对人类心理的深刻洞察。
AI的观点
博弈论能够非常清楚地解释为什么走投无路的敌人会进行令人惊讶的反击。通常,有逃跑选择的敌人会权衡”战斗受伤的风险”与”逃跑生存的好处”。
当存在逃跑路线时,逃跑更理性,所以他们不会激烈抵抗。
但当你完全阻断他们的逃路时,计算就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如果反正都会被抓住杀死,那么反击造成最大伤害的选择突然变得更有价值。
这被称为”承诺问题”。敌人现在可以完全投入到”如果我要死,我也要拉你垫背”的策略中。
有趣的是追击方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的预期伤害值。研究表明,如果敌人在有逃跑路线时的反击率是30%,那么在完全被逼入绝境时会跳升到90%以上。
而且,反击的强度完全不同。结果,追击方付出的代价增加了三到五倍。
所以战略上明智的选择是故意留一条逃路。通过保持敌人”如果我逃跑就能生存”的希望,你可以封锁他们全力反击的选择。
古代军事战略家通过战场经验直觉地找到了这个概率最优解。
对今天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给现代人的是”不过度求胜的勇气”的重要性。现代社会充满了输赢情况:工作中的竞争、关系问题、社交媒体上的争论。
在这些时刻,你可能会感到想要完全击败对手的诱惑。
但停下来想一想。你的真正目标是什么?是彻底击垮对手吗?还是保护自己的地位并取得更好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后者。
给对手留退路不是软弱。这是冷静和智慧。在商业谈判中,保全对方的尊严有助于建立长期关系。
在个人关系中,不逼迫某人有助于避免未来的报复和怨恨。与其追求完全胜利,在合理的点上停下来往往能让你更安全,最终获得更大的好处。
获胜和明智地获胜是两回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