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仞之功毁于一筐:日本谚语的含义

谚语

“九仞の功を一簣に虧く”的读音

kyūjin no kō wo ikki ni kaku

“九仞の功を一簣に虧く”的含义

这个谚语表达了多年的努力或伟大的事业如何因最后的轻微疏忽或粗心而以失败告终。

即使某事已经完成了99%,如果忽视了剩下的1%,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这教给我们一个严酷的现实。特别是在进行重要项目或重大人生目标时,在最后阶段放松警惕或过于自信可能导致致命的结果。这个表达用于反思在接近完成时发生失败的情况,或者警告自己或他人不要在最后关头放松警惕。即使在今天,它仍被理解为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普遍教训——考试准备、资格获取、工作项目、体育竞赛等等。

起源与词源

这个谚语源于古代中国经典《尚书》中”旅獒”章记录的话语。”九仞之功毁于一筐”这个表达最初来自中国历史故事”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仞”是古代中国的长度单位,一仞约为2.3米。九仞约为20米高。而”篑”指的是用来运土的竹筐。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在试图建造20米高的山时,忽视最后一筐土会使所有努力化为乌有。

这个历史故事作为古代中国圣贤关于完成伟大事业时应有心态的教训流传下来。据信在平安时代左右与中国经典一起传入日本,并在追求学问的人中使用。在江户时代,它作为武士教育的一部分广为人知,从明治时代开始在普通民众中传播。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它成为了与日本完美主义气质深度共鸣的教诲。

趣闻

这个谚语中出现的竹筐”篑”在现代日本很少见到,但在中国的农业工作和建筑工地仍在使用。据说一筐土的量约为18升,大致相当于现在一手推车的载量。

“九仞”的高度相当于现代6层建筑。当你考虑到古代人试图用手建造这种高度的山时,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项事业的宏伟以及最后一筐的重要性。

使用例

  • 我的毕业论文很完美,但忽视了最后的错别字校对,结果”九仞之功毁于一筐”
  • 我坚持节食了整整一年,但在最后一周暴饮暴食,结果”九仞之功毁于一筐”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有越来越多的情况让这个谚语的含义感觉更加紧迫。在IT行业,存在”最后1%的错误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的现实,这正是”九仞之功毁于一筐”的情况。

在我们社交媒体普及的现代,多年建立的信任和声誉可能因一条不当的帖子而毁于一旦。这也可以称为现代版的”九仞之功毁于一筐”。企业合规问题和政治丑闻具有类似的结构。

另一方面,现代也有从”完美主义的有害影响”角度重新考虑这个谚语的运动。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在追求100%的过程中停留在80%阶段。在创业界,”先推向市场并接受反馈,而不是创造完美产品”的思维已成为主流,这与”完美到最后”的传统价值观形成对比。

在现代,重要的是在利用这个谚语的教训的同时,也要与”不过分追求完美的灵活性”保持平衡。

当AI听到时

在项目管理领域有一个讽刺性的”90-90法则”:”前90%的工作耗费90%的时间,剩余10%的工作还需要另外90%的时间。”也就是说,实际需要180%的时间。

这一现象的核心在于人类大脑具有的”完成偏见”。我们有一种心理习惯,当整体的大部分完成时,就会低估剩余工作量。比如在软件开发中,即使报告”代码已完成95%”,其后的测试、漏洞修复、优化往往需要预期3倍的时间,这并不罕见。

有趣的是这种”最后1%问题”产生的原因。收尾阶段的工作往往是”整合工作”——即将分别制作的部件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工作。这个阶段才显现出来的问题极难预测。

现代研究表明,约70%的项目延期发生在最终阶段。这正如”九仞之功,毁于一篑”所揭示的道理。古代中国的智者们早已洞察了现代项目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陷阱。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是超越时代的普遍特征。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个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不要在最后关头放松警惕的重要性”。相反,它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坚持的力量”和”完成的责任”的价值。

现代社会倾向于急于求成,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通过时间的积累建立起来的。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肯定也是许多小努力的积累。每一个都有意义,只有不在最后的收尾工作中偷工减料,它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就。

同时,这个谚语教给我们”珍视整个过程的心”。不仅仅是最后一步,通向它的每一步都代表着你的成长本身。在追求完美的同时珍惜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和经验——也许这种平衡的观点是我们在现代世界生活所需要的智慧。

评论

世界的谚语、名言、格言 | Sayingful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