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危うきに近寄らず”的读音
Kunshi ayauki ni chikayorazu
“君子危うきに近寄らず”的含义
“君子不近危险”意思是有品格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接近危险的情况或可能发生问题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危险”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危险,还包括道德上有问题的情况、可能损害声誉的场面,以及可能卷入麻烦的环境。换句话说,明智的人会采取预防性行动,避免可能发生问题的情况,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再处理。这句谚语用于某人拒绝危险邀请或拒绝卷入可疑事务时。它也用于解释自己谨慎行事的原因。即使在今天,当拒绝投资诈骗计划或避免与声誉不好的人交往时,这个表达仍然非常合适。重要的是,这被视为智慧的体现,而不是懦弱。
起源与词源
“君子不近危险”经常被说成源自中国古典《论语》,但实际上,在《论语》中找不到这个确切的表达。相反,这句话被认为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格言和谚语,传入日本后在那里确立下来。
“君子”最初是中国古典中指理想品格之人的术语。在孔子的教导中,君子被认为是道德优秀、有礼貌、有智慧的人。同时,”危险”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危险,还包括道德上有问题的情况和可能损害品格的场面。
这句谚语可能是随着佛教和儒学的传入而传到日本的。从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中国古典和格言在日本知识阶层中传播,这个表达可能就是在那个过程中确立的。到了江户时代,它也开始在普通民众中使用,并一直传承至今。
有趣的是,这句话教导的不仅仅是”避免危险”,而是”如何作为有品格的人生活”。它表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策略,即君子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从一开始就不卷入可疑的情况。
趣闻
“君子”一词最初指社会地位高的人,但当孔子改变其用法,使其意为”有德之人”时,它就有了现在的含义。换句话说,它从一个由出身决定的概念演变为由品格决定的概念。
这句谚语中的”危险”在古汉语中也包含”可疑”的意思。因此,它不仅指简单的危险,而是泛指所有”灰色地带”的情况。
使用例
- 那家公司的盈利方案看起来很可疑,所以让我们按照”君子不近危险”的原则拒绝它
- 我与他保持距离,因为正如人们所说,”君子不近危险”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君子不近危险”的含义变得更加复杂。在我们的信息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被各种风险包围,这句谚语的重要性可以说正在增加。
有许多现代特有的”危险”,如社交媒体反弹的风险、投资诈骗和网络营销招揽。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一旦卷入,情况往往变得不可逆转,使得预防性判断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也倾向于重视”挑战精神”和”积极主动”。由于创业和创新必然涉及风险,过于谨慎可能会错失机会。因此,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将”君子不近危险”解释为”避免鲁莽的危险,但承担经过计算的风险”。
此外,在合规要求更加严格的现代工作场所,这句谚语的精神受到更高的重视。不参与灰色地带活动、不卷入可疑交易的态度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整个组织。
对现代人来说重要的可能是,不要将这句谚语理解为仅仅是消极的态度,而是明智判断的体现。
当AI听到时
现代金融机构使用的”VaR(风险价值)”这一指标,用数值表示”在最坏情况下,可能遭受多大损失”。也就是说,事先计算风险程度,判断是否要接近。这与”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思维方式惊人地相似。
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类对”损失的痛苦”的感受比”获得的喜悦”强烈2.25倍。比如,获得1万元的快乐与失去1万元的悲伤相比,失去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君子避开危险,也许正是因为直觉地理解了这种”损失规避”的心理。
更有趣的是,现代风险管理中重视的”尾部风险”(极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的事件)的应对方法。金融专业人士认为”即使99%安全,如果有1%的毁灭性风险也应该避免”。这正是君子思维模式的体现。
古代中国的贤人们在没有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时代,却得出了与现代数学风险理论相同的结论。这是说明人类直觉敏锐性的惊人事实。
给现代人的启示
“君子不近危险”教给现代人的是,真正的力量在于预防。虽然在问题出现后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很重要,但首先避免问题的判断可能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信息泛滥,诱惑众多,需要做出困难判断的情况正在增加。在这种时候,这句谚语教导我们”停下来思考”的重要性。没有必要匆忙做决定。当某事感觉可疑时,首先保持距离,冷静判断。这不是懦弱的行为,而是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明智选择。
特别重要的是,这句谚语代表的不是单纯的被动,而是自我防卫的积极姿态。它可以被接受为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用于在珍惜自己的价值观和维护自己品格的同时生活。当你不确定时,试着记住这个古老而又新颖的智慧。你一定会看到通向更好选择的道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