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紺屋の明後日”的读音
Konya no asatte
“紺屋の明後日”的含义
“染坊的后天”指的是不可靠的承诺或实现前景渺茫的话语。
这个谚语用于某人做出口头承诺,但其执行情况极其可疑的情况。当有人说”我马上就做”或”很快”,但实际上不清楚何时会发生,或者很可能根本不会实现时,就会使用这个表达。
它特别常用于商业和工作场合,对于表达对截止日期和承诺的不信任很有效。然而,它的特点是不直接批评对方,而是更多地带着类似于无奈的情感来使用。它包含一种开悟的感觉,即”又是老套路了”。
即使在现代,对于那些推迟回复或不守承诺的人,这也是一个方便的表达。它可以作为适度降低对他人期望同时客观看待情况的智慧来使用。
起源与词源
“染坊的后天”的起源在于江户时代染坊(konya)的商业做法。染坊是专门从事靛蓝染色的工匠,是当时普通百姓熟悉的人物。
靛蓝染色是极其费力的工作。首先,织物必须在靛蓝缸中多次浸泡并暴露在空气中氧化,以产生美丽的靛蓝色。这个过程需要重复多次,还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固色。它也容易受天气影响——在雨天或湿度高的日子里无法进行工作。
因此,当染匠从顾客那里接受染色工作时,即使他们说”后天就能完成”,实际上花费一周以上的时间也并不罕见。这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制作优质染色品的不可避免的情况。
然而,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当承诺的日子到来时,货物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被反复告知”请再等一下”。从染匠特有的这些情况中,不可靠的承诺或实现前景渺茫的话语开始被称为”染坊的后天”。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准确的、根植于江户人日常生活的表达。
趣闻
染匠用于靛蓝染色的靛蓝缸一旦制成就可以连续使用几十年。由于缸中的靛蓝发酵菌是活的,工匠们称它们为”靛蓝花”并精心照料。
江户时代的染匠也通过”konya takao”这个短语而闻名。这是对高攀爱情的隐喻,源于贫穷染匠爱上高级花魁高尾太夫的含义。
使用例
- 他的”下周一定联系你”只是染坊的后天,你最好别指望
- 经理的业务改进计划只是染坊的后天——最终什么都不会改变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中,”染坊的后天”可能比以前成为了一个更熟悉的表达。这是因为随着社交网络和消息应用的普及,像”我稍后回复”或”我们什么时候见面”这样模糊的承诺已经成为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商业场景中,”稍后”或”在不久的将来”等表达在电子邮件回复、文件提交和会议安排等各种情况下被使用。然而,实际上,这些往往被推迟为低优先级任务,最终没有实现。
另一方面,现代技术进步也创造了与江户时代染匠形成对比的情况。尽管有一个可以即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并实时确认进度的环境,但由于人类心理因素而不守承诺的情况却很突出。
此外,现代对”染坊的后天”情况的容忍度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江户时代有理解工匠情况的文化,但现代往往要求立即回应,对延迟承诺的容忍度变得更低。
这个谚语可以说具有新的意义,作为一个表达,它教导我们在强调效率的现代社会中,在人际关系中设定适当期望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当AI听到时
程序员一边说着”马上就能做到完美了”一边错过截止日期的现象,实际上与染坊工匠有着完全相同的心理结构。
技术债务是指先写出”能跑就行的代码”而将问题推后处理的情况。但有趣的是,技能越高的程序员越讨厌这种债务,反而因为想要写出完美的代码而导致延期。
比如,初学者抱着”能运行就OK”的想法3天就能完成。但高级程序员会陷入”这代码不够优雅””肯定有更高效的方法”的思考中,结果花了1周时间。这正如染物工匠想着”再染得美一些”而反复重染一样。
软件开发研究显示,”追求完美的项目中有80%会错过截止日期”。也就是说,出现了技术能力提升反而导致时间管理能力下降这一矛盾现象。
现代创作者也是如此。设计师说”想再调整一下字体”,视频剪辑师说”想把特效做得完美”而错过截止日期,是因为对技术理解越深,”理想的高度”与”时间限制”之间的矛盾就越激烈。
工匠精神与数字时代的创造力,跨越400年的时光,承载着同样的纠葛。
给现代人的启示
“染坊的后天”教给现代人的是在人际关系中”设定适当期望”的重要性。与其期望所有承诺都能完美履行,它展示了理解他人情况和局限性,并以一定程度的灵活性进行互动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中,往往要求立即回应和完美执行,但这个谚语教导我们接受”人性化不完美”的价值。当有人无法遵守承诺时,与其立即生气,不如退一步将情况视为”这是染坊的后天”,可以减少人际关系中的压力。
这个表达在我们自己做出承诺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与其随便说”我马上就做”,我们可以通过做出现实的评估和承诺来建立信任。有时我们需要勇气诚实地说”这可能最终会是染坊的后天”。
这个谚语是古老而又新颖的智慧,它温和地教导倾向于追求完美的现代人,拥有宽容和现实观点的重要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