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の駒に手綱許すな”的读音
Kokoro no koma ni tazuna yurusu na
“心の駒に手綱許すな”的含义
这句谚语表达了一个教导,即人必须通过理性不断控制内心的欲望和情感。
它将内心的各种欲望和冲动情感比作马匹,将约束它们的理性和自制力比作缰绳。正如马匹在缰绳松开时会狂奔一样,人类如果疏于控制内心,也面临着被欲望支配、偏离正道的危险。这句谚语教导我们,无论一个人认为自己多么冷静理性,都绝不能放松警惕,必须时刻约束自己的内心。特别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或受到他人信任时,内心往往会变得松懈。正是在这种时候,这个教导变得尤为重要。即使在现代,这个表达也被用来避免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迷失自我,以及让那些身处责任岗位的人不忘初心。
起源与词源
这句谚语的起源被认为来自于日本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驯马基本原则。马匹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物,用于战争、农业劳动和运输,但它们也是性情凶猛的强大动物。
“驹”是指马匹的古语,特别是指年轻或小型的马匹。”手綱”指的是用来控制马匹的缰绳,当这些缰绳松开时,马匹会自由活动,有时会变得无法控制。驯马的人们每天都在实践这样的教训:无论马匹看起来多么温顺,都绝不能大意而松开缰绳。
这种具体的驯马方法最终被用作人类精神状态的比喻。内心的欲望和情感被比作”驹”,支配它们的理性和自制力被比作”缰绳”,形成了一个警告:无论内心看起来多么平静,都绝不能放松警惕。在江户时代的道德教育书籍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据推测这被广泛接受为武士行为准则和平民生活原则的指导。这句谚语体现了日本的智慧,使用熟悉的马匹动物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精神控制这一抽象概念。
使用例
- 仅仅因为最近工作进展顺利,让我们以”不要给心中的马匹松缰绳”的原则来集中注意力
- 他成功后态度发生了变化,但他可能不知道”不要给心中的马匹松缰绳”这句话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句谚语的意义可能变得更加重要。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都暴露在各种诱惑和刺激之下。我们容易失去对内心控制的情况急剧增加,比如通过网上购物的冲动消费、在社交媒体上的情绪化发帖,以及过度沉迷于游戏和娱乐。
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因为信息传播迅速,一旦我们松开内心的缰绳,从事不当行为,其影响会比以前大得多。不仅是政治家和名人,普通人也可能发现社交媒体上的一句评论就发展成争议。
此外,虽然现代强调个人自由和自我表达,但这有时会与”给心中的马匹松缰绳”的状态混淆——也就是失去自制力的状态。真正的自由只有在能够适当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时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现代心理学也指出了完全压抑情感的有害影响。如果我们要将这句谚语的教导应用到现代,也许所需要的不是强行压抑情感,而是允许适当表达并将其引导到建设性方向的”缰绳操控”。
当AI听到时
江户时代的人们用”心之驹”来形容情感的失控,这正是现代科学所说的多巴胺过度分泌。多巴胺是在大脑中产生”想要更多”欲望的物质,在社交媒体的”点赞”或游戏升级时会大量释放。
有趣的是,多巴胺创造的不是”满足感”而是”渴望感”。也就是说,得到得越多,”想要更多”的心情就越强烈。这正是像暴躁的马一样变得无法控制的”心之驹”状态。
现代研究显示,人们平均每天触摸手机150次。这与典型的成瘾模式完全相同。江户时代的人们警告”不可松开缰绳”,正是因为他们通过经验理解了这种神经回路的失控。
更令人惊讶的是解决方案的一致性。多巴胺成瘾的治疗方法是”有意识的限制”和”替代行为”。这与”握紧缰绳”的比喻完全吻合。比如,关闭手机通知或制定固定时间使用的规则,就是现代版的”缰绳”。
江户时代的智慧竟然与最新的脑科学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说明人类本质的烦恼是超越时代而不变的。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重要性。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事件上,但也许最重要的是坚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在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多地面临需要瞬间判断的情况。正是在这种时候,深呼吸并问自己”我的心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变得重要。当我们即将被愤怒、焦虑或欲望等情感支配时,记住这个古老的教导应该能让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压抑情感。相反,它意味着理解我们的情感并将其引导到适当的方向。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一个熟练的骑手,不用缰绳束缚心中的马匹,而是巧妙地引导它。
日常小选择的积累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在牢牢握住心灵缰绳的同时,有时利用马匹的力量前进——这句谚语静静地教给我们这样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