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のしたい時分に親はなし”的读音
Koukou no shitai jibun ni oya wa nashi
“孝行のしたい時分に親はなし”的含义
这句谚语表达了人生的讽刺,即当一个人培养出孝顺父母的心态和经济能力时,父母却已经去世了。
年轻时,人们专注于自己的事务,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恩情和辛苦。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获得人生经验并实现经济稳定,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终于加深,想要为父母做些什么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然而,当这种感情产生时,悲哀的现实是父母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这就是这个表达所感叹的。
这句谚语主要被中老年人在回忆已故父母时使用。它也被用作教训,鼓励那些父母仍在世的人趁还能孝顺时就去孝顺。与其说它仅仅是遗憾的表达,不如说它是一句包含人生真理的深刻话语,指出了亲子关系中本质的时间差距。因为它表达了即使在今天许多人仍能产生共鸣的普遍情感,所以它继续代代相传。
起源与词源
这句谚语的起源被认为是在江户时代民间产生的教诲性表达。在当时的日本社会中,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对父母的孝道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道德品德。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语”时分”的使用。虽然在现代往往被理解为”时期”或”时间”的意思,但江户时代的”时分”强烈包含了”人生阶段”或”自己的境况”的含义。换句话说,它指的是一个人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能够报答父母的时候。
这句谚语传播的背景在于江户时代严酷的生活条件。许多人都很贫穷,在年轻时完全忙于自己的生存。等到生活终于稳定下来,能够给父母提供安慰时,父母已经去世的情况并不少见。
那个时代较短的平均寿命也是一个因素。与今天的长寿社会不同,孩子在完全独立之前就失去父母的情况很多,这个表达作为描述这种情况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表达开始出现在江户时代后期的道德教育书籍和描绘平民生活的作品中。
使用例
- 父亲去世后,我深切感受到”想要孝顺的时候父母已不在”正是我的写照
- 刚刚实现经济稳定时,”想要孝顺的时候父母已不在”——我应该早点意识到这一点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谚语的含义呈现出更复杂的方面。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平均寿命大大延长,父母和孩子共度的时间比江户时代长得无法比拟。然而,由于现代特有的情况,这句谚语继续打动许多人的心。
由于核心家庭和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更多人与父母分开居住。物理距离往往也会造成心理距离。此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在忙于职业发展和育儿的同时推迟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虽然我们在经济上变得更富有,但出现了新的问题:缺乏时间。
此外,随着社交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普及,虽然表面的交流增加了,但在某些情况下深度对话的机会却减少了。人们可能满足于”点赞”和消息交换,而没有花时间实际见面和交谈,突然意识到父母已经年老——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另一方面,现代也以老年护理问题的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我们的长寿社会,虽然在父母健康时表达孝心的机会增加了,但一旦需要护理,可能会产生与纯粹孝心不同的复杂情感。因此,这句谚语在现代具有了更深层的含义,让我们更深刻地思考如何使用时间和设定优先级。
当AI听到时
江户时代的平均寿命约40岁,现代约84岁。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应该增加了两倍以上,但为什么现代人反而更深切地感受到”想要尽孝时父母已不在”这一遗憾呢?
答案在于”经济独立的延迟”。江户时代,大多数人15岁左右就开始工作,20岁出头结婚成家。也就是说,在父母40岁去世之前,子女已经能够作为独当一面的大人来报答父母的恩情了。
然而在现代,大学毕业是22岁,就职后还需要几年时间积累经验,结婚生子在30多岁是常态。经济上有余裕要到40多岁以后。此时,父母已经70多岁了,正是需要护理或开始患认知症的年龄。
再加上核心家庭化,往往很难及时发现父母身体状况的变化。当想着”明年开始孝敬父母”时,却面临父母已经没有体力享受旅行等活动的现实。
现代的”时间差问题”源于”获得尽孝经济能力的年龄”延迟幅度,比寿命延长的幅度更大。虽然比江户时代更加长寿,但反而更容易错过尽孝时机,这里存在着讽刺的现实。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给现代人的是一个显而易见但容易被遗忘的真理:与重要的人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往往认为父母会永远在那里等我们。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以忙碌为借口推迟与重要的人相处的时间。然而,这句谚语静静地教导我们”现在”的重要性。没有必要追求完美的孝道。小小的体贴行为、琐碎的对话和随意共度的时光实际上可能是最宝贵的礼物。
此外,虽然这句谚语是遗憾的表达,但它同时也是希望的信息。对于那些失去父母的人,他们可以通过将这些感情传递给下一代来延续爱的链条。通过将他们接受的爱指向自己的孩子和周围的人,他们可以具体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重要的不是等待完美的时机,而是从今天能做的事情开始。对于父母仍在世的人,从今天开始;对于父母已不在的人,从将你继承的爱传递给下一代开始。通过这样做,我们可以将这句谚语的辛酸转化为温暖的行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