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后身退,这是天道。”的读音
Kō nari na wo togete mi shirizoku wa ten no michi nari
“功成名就后身退,这是天道。”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一旦获得成功和名声,就应该从职位上退下来,而不是紧抓不放。这是符合自然秩序的生活方式。
当人们成功时,自然会想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然而,这句谚语教导我们,当达到顶峰时,应该有勇气优雅地退出。
这被称为”天道”,意味着它遵循宇宙的自然法则。
人们在讨论知进退的艺术时会使用这句谚语。它也可以用来劝告那些在权力位置上停留过久的人。
它提醒人们即使在获得成功后也要保持谦逊。
我们在现代也能看到这种精神。公司领导者在合适的时机将火炬传递给下一代。
运动员决定在仍处于巅峰时退役。通过在满足时退出,他们留下了美好的遗产,并为下一代创造了机会。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来自中国古代典籍《道德经》,作者是老子。第九章包含了”功成名就后身退,这是天道。”这一确切表述。
这句话以其原始形式在日本确立为谚语。
老子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中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人。
他哲学的核心是”无为”的概念,即”与自然和谐的无为而治”。
这教导了避免人为干预、按照自然流动生活的重要性。在这一哲学中,老子反复警告不要执着于权力和名声。
他强调在适当时机退出的重要性。
“功成名就后身退”这句话完美地体现了老子的哲学。它教导即使在获得成功和名声后,也不应该执着于自己的地位。
优雅地退出是符合自然法则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典文献自古以来就传入日本。在江户时代,道教哲学与儒学一起被广泛研究。
这句谚语通过这样的文化交流在日本人心中深深扎根。
主动从权力中退出的美学与武士精神产生了共鸣。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接受了这一教导。
使用例子
- 总裁将公司建设成行业领导者后,说”功成名就后身退,这是天道。”并将管理权交给了年轻的继任者
- 他在获得奥运金牌的第二年退役,真正体现了”功成名就后身退,这是天道。”的精神
普世智慧
人类有一种奇特的本性。我们拼命努力去获得某样东西,但一旦拥有了,就害怕失去它。
地位、名声、权力——这些比获得更难放弃。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将成功与自己等同起来。我们认为总裁的头衔就是我们的身份。
我们相信冠军头衔定义了我们的价值。所以失去这些感觉就像失去了自己。
但看看自然。满月总是会亏缺。涨潮总是会变成退潮。
花朵盛开后会凋零。成熟的果实会从树上掉落。
这不是衰落——这是自然的循环。凋零的花朵留下种子。掉落的果实长出新树。
人类的努力也是如此。当你在达到巅峰后退出时,你为下一代创造了机会。
新的循环开始了。
这句谚语已经传承了数千年。这是因为人类本能地想要”抓住”,但也理解”优雅离开”的美。
知进退的艺术是人类独有的高级智慧。
AI的观点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处于巅峰的个人或组织实际上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根据熵增定律,有序状态自然会向无序状态发展。
冰融化成水,然后蒸发。结构越有序,维持自身所需的能量就越多。
考虑一个成功的组织。要保持顶级地位,你必须不断获取新信息、压制竞争对手并维持内部控制。
这种”维持秩序的成本”随时间呈指数增长。
周围环境不断变化并增加无序性。要保持自己的秩序,你需要从外部提取越来越多的能量。
这里有趣的是主动退出的物理意义。通过自发地转向高熵状态(无序状态),你可以大幅减少系统的能量消耗。
这就像关闭冰箱。
与其强制持续制冷,回到室温整体上更稳定。
古代圣贤可能直觉地理解了这一热力学真理。持久的系统是不执着于低熵状态的灵活系统。
对今天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导现代人,生活需要”放手的勇气”。我们往往只专注于获得东西。
但真正的成熟可能是在适当时机放手的能力。
如果你目前是某个领域的领导者,要意识到必然会到来的”离开的时刻”。这不是失败——这是完成。
当你在项目中成功时,将接力棒传给下一个人。
当你在社团活动中取得成绩时,为后辈让路。当你在工作中产生成果时,朝着新的挑战前进。
通过这样做,你可以继续成长。
重要的是不要在头衔或职位中寻求你的价值。你的价值存在于你自身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放手时,你什么也不会失去。
懂得优雅离开之美的人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解放自己。
当你准备好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优雅地退出。
这不是结束——这是新的开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