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国”的读音
Keikoku
“傾国”的含义
“倾国”指的是拥有如此非凡美貌的女子,其美貌足以倾覆一个国家,或者是美貌压倒性地足以毁灭一个国家的女子。
这个表达超越了单纯的美丽,描述的是一种压倒性的美,能够迷住统治者和掌权者,使他们荒废政治。换句话说,这是对终极美貌的隐喻,个人的美貌具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影响国家的命运。
它用来形容历史上的美女或具有同等非凡美貌的女子。然而,在现代,它并不意味着实际的政治影响力,而是被理解为美貌的最高级表达,意思是”美到那种程度”。使用这个词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压倒性的、危险迷人的美,这种美无法用普通的美貌词汇来表达。即使在今天,当描述异常美丽的女性时,它有时仍在娱乐和文学界被用作最高形式的赞美。
起源与词源
“倾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文学。这个词最初在中国史书和诗歌中使用,意思是美女的美貌有迷惑统治者、倾覆国家的力量。
特别著名的是中国诗人李延年向汉武帝献上的诗《北方有佳人》。这首诗包含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表达,被认为是”倾国”一词的直接词源。这首诗歌颂了李延年妹妹李夫人的美貌,汉武帝确实被她深深迷住了。
它随着中国古典文学传入日本,这个概念开始出现在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在那个时代的贵族社会中,精通中国古典被认为是教育的证明,所以”倾国”这个表达被认为开始在知识分子中使用。
有趣的是,这个词不仅包含对美貌的赞美,还起到政治警告的作用。在古代中国,有关于统治者沉溺于女色导致国政混乱的历史教训,”倾国”也带有这种警示意义。
趣闻
启发创造”倾国”一词的李夫人,实际上是一位前舞者。她通过哥哥李延年作为宫廷乐师的关系进入宫中,得到汉武帝的宠爱,但因病早逝。汉武帝继续深爱着她,即使在她死后也无法忘记。
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倾国”的概念经常与”倾城”一词一起使用,形成四字成语”倾城倾国”。这是一个巧妙的词汇组合,分阶段表达美貌的影响力,意思是既倾覆城市又倾覆国家。
使用例
- 她的美貌真正值得被称为倾国之美
- 作为电影女演员,她以倾国之美席卷了世界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中,”倾国”的概念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虽然它曾经表达了与政治权力相关的美貌危险,但今天主要被理解为在娱乐和媒体界使用的美貌最高级表达。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美的标准和影响力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的”倾国美女”不是作为迷惑政治领袖的人出现,而是作为迷住数百万粉丝、影响品牌销售、创造社会趋势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影响者和人气女演员甚至可以通过一条帖子影响企业股价的时代。
此外,在现代,强调美的多样性,对统一美的标准提出质疑。”倾国”一词所带有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女性美观点,越来越多地从女权主义观点重新考虑。对仅仅通过外在美来衡量女性价值的批评声音也在上升。
然而,这个词所拥有的诗意美和对终极美的向往继续与现代人产生共鸣。在一个许多人可以通过美容技术的进步追求”倾国”级别美貌的时代,这个古典表达可能正在获得新的意义。
当AI听到时
“倾国”一词的语源来自中国古典《诗经》中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意思是美女的一瞥能倾覆城池,二度回眸能倾覆国家,这与现代的网红现象有着惊人相似的结构。
在古代中国,杨贵妃、妲己等美女使皇帝判断力迟钝,导致国政混乱。而在现代,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网红仅凭一条帖子就能撼动企业股价,发表政治观点影响选举结果。2021年的GameStop股票风波中,个人投资者仅仅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号召,就让巨型对冲基金损失了数千亿日元。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对魅力个体的情感认同超越了理性判断”这一人类心理。无论是古代的皇帝还是现代的粉丝,都倾向于用情感而非逻辑来决定行动。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光环效应”,即一个吸引人的特质(美貌或魅力)会扭曲所有其他的判断。
“倾国”并非单纯讲述美女的故事,而是表达了个人影响力导致集体决策系统崩溃这一普遍风险的概念。在社交媒体时代的今天,这一古典智慧的价值更应该被重新认识。
给现代人的启示
“倾国”一词今天教给我们的是美的力量的巨大以及与之保持适当距离的重要性。虽然作为人类被美丽的事物迷住是自然的,但它包含着古老的智慧,即我们不应该过于沉迷以至于忽视真正重要的东西。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和各种媒体形式被美丽的事物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倾国”的教训教导我们仅仅将过多价值放在外在美上的危险。虽然欣赏美是美好的,但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不是一切。
这个词也教导我们美本身的价值。能够倾国的美意味着它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它提醒我们创造美丽事物并珍惜它们的意义。
当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美丽的事物时,如果你能在保持平衡的心态的同时欣赏它们的力量,你的生活肯定会变得更加丰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