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轻易许诺的人必然缺少信用”
Keidaku wa kanarazu shin sukunashi
“轻易许诺的人必然缺少信用”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轻率许诺的人不值得信任。
当有人不经深思就说”我会做的”或”我能处理”时,他们往往既缺乏履行承诺的决心,也没有具体的计划。
结果,他们违背承诺,失去人们的信任。这句话是对这种行为的警告。
当你想警告某个轻易许诺的人时,可以使用这句谚语。当你即将草率同意某事时,它也可以作为自我反省的工具。
人们也会在谈论过去多次违背承诺的人时使用它。
这个表达清楚地展示了草率承诺与低可信度之间的因果关系。
即使在今天,许多人说得好听但不付诸行动。有些人只是为了应付当下的情况而同意,说”我能做到”却没有真正考虑。
这句谚语教导我们,这种态度最终会损害你自己的声誉。这是一个至今仍然适用的永恒真理。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很可能来自中国古代典籍《老子》(道德经)第63章。
原文是”轻诺必寡信”(轻易许诺必然缺少信用)。根据最被接受的理论,这个短语被传入日本并原样使用。
“轻诺”意思是草率地同意某事。”寡信”意思是缺乏信任,或者不可靠。
老子的哲学深刻理解人性。他看到轻易许诺的人缺乏履行承诺的决心或能力,因此失去信任。
在古代中国,言语的分量比今天更受重视。
特别是在统治者和领导者中,有着严格的道德准则。一旦说出话来,就必须绝对履行。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草率许诺是一种质疑你整个人格的行为。
这句话在中国古典教育备受重视的时代传入日本。
“言语的分量”这一概念深深触动了日本人的心。它与武士道精神相通。
信守承诺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在整个东亚地区传承下来。
使用例子
- 他总是”轻易许诺的人必然缺少信用”——即使我请求他,他也从不真正去做
- 既然”轻易许诺的人必然缺少信用”,让我们不要太快同意,只承担我们真正能做到的事情
普遍智慧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草率地许诺?这是因为他们想在那一刻满足对方的期望并被喜欢。
他们避免说”不”的尴尬。他们说”是”只是为了暂时缓解局面。这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性弱点。
然而,这句谚语教导了一个严酷的真理。让你度过当下的快速同意,从长远来看会让你失去信任——你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
承诺是与未来的契约。要履行它,你需要冷静地评估你当前的能力和情况。
轻易许诺的人没有进行这种评估。
有趣的是,这句谚语没有说”不要违背承诺”。相反,它说”不要草率许诺”。
真正的问题不是违背承诺的行为本身。而是你许诺时的草率。
承诺你无法兑现的事情——这种最初的糟糕判断是所有信任丧失的开始。
在人际关系中,信任需要多年建立,但只需一瞬间就能失去。
我们的祖先理解信任是多么脆弱。他们在这句谚语中嵌入了智慧:从许诺的那一刻起就必须小心。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博弈论解释了为什么轻易许诺的人不被信任。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根据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信号理论,可信的信息总是伴随着成本。
换句话说,不带任何负担说出的话语没有给对方相信的理由。
例如,任何人都可以在求职面试中说”我一定会努力工作”。这句话说出来没有任何成本,所以说谎者和诚实的人都可以说同样的话。
博弈论称这为”廉价谈话”,并分析其没有信息价值。
另一方面,展示资格或成就是可靠的信号。这是你在时间和金钱上付出实际成本的证明。
草率许诺的人本质上是在降低他们承诺的成本。
在许诺前仔细思考的人通过这种思考过程和判断本身发出信号。信号说”这个承诺很重要”。
有勇气拒绝也是一种高成本行为。你冒着让对方失望的风险。
换句话说,对承诺的谨慎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超越言语证明可靠性的方式。
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不是通过言语的内容来衡量,而是通过说出这些话所付出的成本来衡量。
对今天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给现代人的是拥有说”不”的勇气的重要性。
在今天的社会中,承诺通过社交媒体和消息应用程序随意交换。
但正因为这种便利,承诺的分量不是变轻了吗?
重要的是在许诺前深呼吸。你真的能做到这件事吗?你有时间吗?这与其他承诺冲突吗?
不跳过这些检查可以保护你的可信度。
当你做不到时,要诚实地说”我做不到”。你可能会在那一刻让某人失望,但这比后来违背承诺要诚实得多。
拒绝不是冷漠。这是珍视你自己和对方的善意。
如果你想成为人们信任的人,从减少你许下的承诺数量开始。确保你可靠地履行每一个。
十个坚实的承诺比一百个轻率的承诺更有价值。它们增加你的价值。
通过给你的话语赋予分量,你给自己的存在赋予分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