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折れ矢尽きる”的读音
Katana ore ya tsukiru
“刀折れ矢尽きる”的含义
“刀折箭尽”是一个谚语,描述已经用尽所有可用力量和手段,没有其他选择可以追求的状态。
然而,这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处于”绝望的境地”。它指的是由于战斗到最后一刻并全力以赴而导致所有手段都已用尽的情况。换句话说,它描述的是尽一切可能努力后的状态,而不是因放弃或懒惰而产生的僵局。
这个谚语用于描述那些在困难环境中坚持不懈,最终尝试了所有可能方法的人。例如,在商业情况下,为了使项目成功而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最终资金和人员都耗尽了;或者在考试准备中,实施了所有可以想到的策略,但已经没有更多可以做的了。
在现代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要强调它代表”全力以赴后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的失败。它包含了战斗到最后而不放弃的自豪感,以及做完了所有应该做的事情的清爽感觉。
起源与词源
“刀折箭尽”是一个源于武士战争场面的谚语。刀和箭自古以来就是武士最重要的武器。刀对于近战是必不可少的,而箭则是远距离攻击的主要武器。
这个表达描述了战斗中所有武器都变得无法使用的状态。当刀折断,所有箭都射完时,就没有更多战斗手段了。然而,这里重要的是导致这种情况的过程。
这意味着武士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战斗,挥舞着刀直到它折断,射箭直到箭袋空空。换句话说,这个谚语不是简单地代表失败,而是描绘了全力战斗到最后一刻后的情况。
从平安时代到镰仓时代,这样的表达在描绘武士战斗的军记物语中被使用,据信逐渐成为常见的谚语。在战国时代,武士训诫中甚至有”战斗到刀折箭尽”的教导。
这个谚语体现了”永不放弃到最后”的日本精神,作为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表达被传承下来,超越了单纯的物理环境。
趣闻
刀”折断”这个表达实际上有着深刻的含义。日本刀是用极其坚硬的钢制成的,所以在正常使用下可能会弯曲但很少折断。刀的折断是进行了如此激烈战斗的证明。
另外,武士在”箭袋”中携带备用箭,通常约20支箭。因此,”箭尽”意味着至少拉弓20次,表示相当长时间的战斗。
使用例
- 我们为新产品开发尝试了各种想法,但最终达到了刀折箭尽的状态,项目被取消了
- 作为父母,我已经为儿子的职业道路做了所有可能的事情,但现在我处于刀折箭尽的境地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刀折箭尽”的含义正在微妙地变化。在我们的信息时代,我们已经拥有了几乎无限的选择和手段。我们可以通过搜索互联网找到新方法,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不同方法的建议。
因此,我们真正可以说”用尽所有手段”的情况可能比过去少得多。现代人不断地认为可能还有他们没有尝试过的方法,使得完全放弃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刀折箭尽”情况。例如,时间的约束。无论有多少手段可用,当入学考试、求职或项目截止日期的时间用完时,我们就达到了”箭尽”的状态。
此外,信息过载的疲惫可以被认为是现代形式的”刀折”。被太多选择和信息压倒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本身”折断”。
有趣的是,在现代,在达到”刀折箭尽”之前的战略撤退通常被认为是美德。在商业中,有”止损”的概念,早期改变方向被认为比战斗到最后更明智。这代表了一种与武士精神形成对比的思维方式。
当AI听到时
这句谚语中武器消耗的顺序,复杂地交织着实战现实与武士理想。在实际战斗中,箭作为有限的消耗品,确实是最先用完的。从平安时代的战斗记录来看,武士每人大约携带20~30支箭,从战斗开始到数小时内就会射完,这是常有的事。
然而在”刀折矢尽”中,刀却是先折断的。这与其说反映了物理现实,不如说体现了武士对战斗的价值观。刀是武士灵魂的象征,被视为应该最激烈、最勇敢地使用的武器。正因如此,最先使用到”折断”程度才是理想的战斗方式。
另一方面,箭”用尽”这个表达中蕴含着冷静的计算。弓术是需要技术和判断力的武艺,每一支箭都不能浪费。箭能保留到最后,意味着武士直到最后关头都保持着冷静,没有失去战略思维。
换句话说,这个顺序描绘了理想的武士形象:武士应该既能激情地挥舞刀剑,同时又能精于算计地保留弓箭这张最后的王牌。这里表现的是既有激情又有冷静、看似矛盾却又完美的战士形象。
给现代人的启示
“刀折箭尽”今天教给我们的是”全力以赴的价值”。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付出全部力量的事实都成为不可否认的财富。
现代社会强调效率,避免”无用功”通常被认为是明智的。然而,这个谚语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有时,战斗到最后比战略撤退更有意义。
特别是在人生的重要时刻,这种精神展现了它的力量。当面对我们不能轻易放弃的事情——入学考试、求职、与重要人物的关系、实现梦想——通过努力直到达到”刀折箭尽”,我们可以做出无悔的选择。
如果我们真正用尽所有手段,我们可以自豪地接受结果。”已经做了所有可能的事情”的清爽感觉也成为下一个挑战的动力。如果你现在为某事而烦恼,可能还有未折断的刀和未射出的箭。请仔细使用它们,直到最后一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