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渇しても盗泉の水を飲まず”的读音
Kashite mo tōsen no mizu wo nomazu
“渇しても盗泉の水を飲まず”的含义
这句谚语表达了崇高的志向和纯洁的精神,无论情况多么绝望,都拒绝做任何违背道德或损害品格的事情。
即使在经济困难时,也拒绝通过不诚实的手段获得金钱。无论多么渴望晋升,也不选择背叛他人的卑劣方法。这样,它被用来表现一种将自己的信念和道德价值观置于一切之上,拒绝为了利益而妥协的态度。即使在今天,当政治家和商业领袖保持诚信而不参与腐败或不当行为时,或当个人表达决心继续走正确道路而不屈服于诱惑时,都会使用这句话。这句谚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长远的荣誉和品格远比暂时的痛苦更有价值。
起源与词源
这句谚语起源于中国古典《孔子家语》中记录的历史记述。在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路在旅行途中感到极度口渴。就在那时,他发现了一个叫做”盗泉”的泉水。
“盗泉”字面意思是”盗贼之泉”,是被强盗用作藏身之处的泉水。尽管饱受口渴之苦,子路厌恶其不光彩的名字,拒绝饮用这水。即使他渴到生命危在旦夕,他也判断自己不能饮用来自道德上有问题的泉水。
这个历史记述传到日本,成为了”即使口渴也不喝盗泉的水”这句谚语。在江户时代,当儒家教义备受重视时,这被认为是武士特别重要的原则。表达子路高尚精神的这个故事一定深深触动了日本人的美学情感。自古以来,日本就有重视荣誉和品格的文化,这句谚语作为象征这些价值观的话语一直被珍视。
趣闻
关于泉水”盗泉”的名字有一些有趣的事实。在古代中国,地名和泉水名往往反映了该地点的性质和历史,”盗泉”被认为很可能确实被用作强盗的藏身之处。
此外,出现在这句谚语中的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特别勇敢和具有强烈正义感而闻名。他后来在政治界活跃,但记录显示他直到最后都坚持自己的信念,从不在面对不义时妥协自己的立场。
使用例
- 那家公司的工作机会很有吸引力,但条件是要带来竞争对手的机密信息,我应该以”即使口渴也不喝盗泉的水”的精神拒绝
- 在政治资金问题上受到批评的同时,我想以”即使口渴也不喝盗泉的水”的决心继续清廉的政治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句谚语的含义变得更加复杂和多面。在我们的信息时代,相当于”盗泉之水”的东西急剧增加。每天都有为了短期利益而跨越道德界限的诱惑,如社交媒体上的煽动性营销、传播假新闻和滥用个人信息。
特别是在商业世界,需要灰色地带判断的情况频繁发生。现实是,法律上可接受但道德上有问题的方法猖獗,如收集竞争对手信息、利用税收漏洞和无视工人权利的效率措施。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要求ESG投资和注重合规管理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长远角度来看,清廉的管理最终会提升企业价值。
在个人层面,在副业热潮中,甜蜜的诱惑比比皆是,如可疑的投资计划和销售承诺”轻松赚钱”的信息产品。然而,正如这句谚语所教导的,由于暂时的困难而做出损害自己品格的选择,最终可能会降低自己的价值。也许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新考虑这一古老教诲的普遍价值。
当AI听到时
孔子弟子仅仅因为”盗泉”这个名字就拒绝饮水的高洁品格,与现代人在黑心企业继续工作的现实,恰好展现了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每月加班超过80小时的劳动者约有300万人,其中大多数人以”为了生计”、”对跳槽的不安”为理由,继续留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这与古代中国的理想完全相反,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优先级超越了”尊严”。
特别有趣的是,日本特有的”忍耐美德”使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在黑心企业工作的人们,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原因,还感受到”辞职就是娇气”、”大家都在努力”这样的社会压力。这是因为与盗泉教诲不同的”对集体的忠诚”这种别样的道德观在起作用。
不过在最近的年轻群体中也能看到变化。约七成Z世代回答”重视工作生活平衡”,从条件恶劣职场的离职率也在上升。这可以说是现代版的”不饮盗泉之水”现象,显示了重视个人尊严价值观的复苏。
古代理想与现代现实的差距,向我们抛出了”为何而工作”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是”什么是真正的财富?”这一根本问题。屈服于暂时的困难或欲望而妥协自己的价值观,最终意味着失去最珍贵的东西:对自己的信任。
在现代社会,成功标准多样化,有”什么都可以”的倾向,但正因为如此,清楚地定义自己的”绝不能喝的水”是重要的。这可能因人而异。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伤害他人;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说谎。
重要的是自己决定这些界限,并有力量无论遇到什么诱惑都要坚持。通过这样做,你不仅会获得周围人的真正信任,还能够以对自己的自豪感走过人生。特别是在困难时期要记住这一古老的教诲。你的品格是你最宝贵的财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