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駆け馬に鞭”的读音
Kakeuma ni muchi
“駆け馬に鞭”的含义
“奔马加鞭”是指对已经优秀且充满活力的人或事物提供进一步的鼓励或刺激,从而引出更大的成果或效果。
这个谚语并不是简单地表面上为努力工作的人加油。它代表着在适当的时机给已经具有高能力并能自发行动的人以适当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就像给奔跑中的马加鞭能引出最大速度一样,它教导我们优秀的人才需要精确的鼓励和新目标的设定。
这个表达主要用于期待有能力的下属或同事,或经营良好的企业进一步改进时。但是,它不适用于疲惫不堪或缺乏能力的人。它仅限于”已经在奔跑的马”——即具有基本能力且有动力的对象。即使在今天,它仍被理解为最大化优秀人才能力的管理智慧。
起源与词源
“奔马加鞭”的起源来自古代马匹作为重要交通工具时代的经验。这个谚语表达了对已经奔跑得很有力的马施加鞭子的场景,由于在中国古典文献中也能找到类似的表达,被认为是在中国文学影响下在日本扎根的。
马匹自古以来就是战场和交通不可缺少的工具。优秀的马会自己奔跑得很有力,但通过加鞭,能引出更大的速度。这个场景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熟悉且容易理解的。
在日本,从平安时代左右开始诞生了许多与马相关的谚语,推测”奔马加鞭”也是在这个流程中确立的。即使在武士社会中,似乎也被用于进一步激励优秀人才的意思。这个表达在江户时代的文学中也能找到,作为在日本人心中产生共鸣的教诲长期传承下来。这个谚语不是单纯的鼓励,而是基于深刻洞察的话语,表达了对已经拥有优秀能力的人给予适当刺激的重要性。
趣闻
马的最高速度约为每小时70公里,但这是短距离内的瞬间力量。即使是赛马,长距离也限制在每小时50-60公里左右,鞭子刺激被用来引出最后几个百分点的力量。
江户时代的马与现在的纯血马不同,体型较小,重视耐力。因此,”奔马加鞭”中设想的马可能不是现代赛马的优雅奔跑,而是更加踏实、有力的奔跑风格。
使用例
- 他已经有很好的销售业绩,但让我们奔马加鞭,给他分配一个新项目
- 对于这个表现良好的团队,我们应该奔马加鞭,设定更高的目标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中,”奔马加鞭”的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团队运营中具有了新的意义。特别是在强调能力主义的工作环境中,给优秀人才什么样的刺激会影响组织的成长。
然而,现代特有的挑战也出现了。在信息社会中,变化速度很快,即使是处于”奔马”状态的人或企业,如果在方向上出错,也有突然减速的风险。此外,在工作方式改革中强调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情况下,有人指出对优秀人才过度期待或负担可能导致倦怠综合症的风险。
另一方面,这个谚语的本质在现代仍然完全适用。随着AI技术的发展,虽然简单任务正在自动化,但具有优秀创造力和判断力的人才价值越来越高。对于这样的人才,提供新的挑战机会、学习环境、适当的权限委托等都起到”现代鞭子”的作用。
重要的不是物理上的鞭子,而是洞察那个人能发挥最大力量的环境和动机。现代的特点是不仅是金钱奖励,有意义的工作、成长机会、认可等往往成为有效的刺激。
当AI听到时
现代生产力提升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是”要获得更多成果就要付出更多努力”,但”快马加鞭”这句话在300年前就看透了这种想法的根本错误。
江户时代的人们理解对已经全力奔跑的马匹再加鞭打是毫无意义的。这不仅仅是出于爱护动物的精神,更是触及了绩效理论的核心。根据心理学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适度的压力能提升成果,但过度的压力反而会降低能力。江户时代的人们凭借经验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倒U型曲线。
现代职场改革提出”减少加班时间”和”促进带薪休假”,本质上也是基于同样的洞察。微软日本分公司试行每周四天工作制时,生产力提升了40%,这个结果正好印证了”快马加鞭”的教诲。
有趣的是,江户时代的劳动观重视”可持续性”。在工匠的世界里,有很多强调长远发展的话语,比如”欲速则不达””铁杵磨成针”等。这与现代预防职业倦怠症的理念本质上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这句俗语表明现代人认为”创新”的职场改革思想,实际上深深植根于日本人传统的劳动观念之中。
给现代人的启示
“奔马加鞭”教导我们,优秀的人或良好的情况正是进一步成长的机会。我们往往在事情顺利时放松懈怠,但实际上那个时机正是飞跃的绝佳机会。
如果你自己处于”奔马”状态,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寻求新的挑战。此外,如果周围有表现良好的人,通过提供适当的刺激和机会,可以进一步引出他们的潜力。
重要的是正确洞察对方的情况。就像给疲惫的马加鞭会产生相反效果一样,人也有适当的时机和方法。思考对方是否真的处于”奔马”状态,什么样的”鞭子”最有效的洞察力,是利用这个谚语真正价值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能够相互提升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带着”奔马加鞭”的精神,让我们把自己、他人和整个组织推向更高的水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