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老同穴の契り”的读音
Kairō dōketsu no chigiri
“偕老同穴の契り”的含义
“偕老同穴的盟约”是指基于深厚感情的承诺,夫妻双方誓言要共度一生,即使死后也要进入同一座坟墓,永远在一起。
这个表达超越了单纯的浪漫情感,代表着共同克服人生所有困难的决心。它不仅意味着青春的激情之爱,更是一种深厚的纽带,即使年老也要继续保持不变的感情,相互扶持到最后。
在现代,这个表达经常用于婚礼和钻石婚纪念等重要时刻,作为代表夫妻理想关系的优雅表达而受到重视。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要强调的不是暂时的情感,而是终生不变的爱情和责任。即使在现代社会,作为捕捉真正婚姻之爱本质的表达,其价值依然不变。
起源与词源
“偕老同穴的盟约”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经典《诗经》的表达。《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集,收集了大约公元前11世纪到6世纪的诗歌,在其中的《王风·大车》一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表达。
“偕老”意思是”一起变老”,而”同穴”指的是”进入同一座坟墓”。在古代中国,有一种习俗,夫妻希望死后也能在一起,实际上被埋葬在同一座墓中。这种习俗作为语言表达确立下来,成为表达夫妻间永恒之爱的美丽方式。
据信这个表达在平安时代左右随着中国经典传入日本,开始出现在贵族社会的文学作品中。特别是作为婚礼仪式上的誓言词语而受到重视,在武士社会中也被用作代表夫妻理想关系的表达。即使在今天,有时也会在婚礼致辞和祝贺词中使用,作为深深扎根于日本文化的表达而受到珍视。
趣闻
在古代中国,实际上存在一种叫做”合葬”的习俗,夫妻被埋葬在同一座坟墓中,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许多夫妻合葬墓。特别是在汉代,实行了一种叫做”同穴异室”的埋葬方法,夫妻的坟墓通过地下通道连接。
日本皇室也受到这种哲学的影响,有许多天皇和皇后被埋葬在同一陵墓的例子,至今仍被称为”合葬陵”。
使用例
- 我的祖父母60年前许下了偕老同穴的盟约,至今仍然手牵手散步
- 在婚礼仪式上,我叔叔在致辞中使用了偕老同穴的盟约这个词来祝福新郎新娘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偕老同穴的盟约”的含义发生了重大变化。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至死不渝”的价值观,在强调个人自由和自我实现的现代已不再是绝对必要的。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多样化家庭形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个短语所表达的永恒婚姻观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他们对婚姻往往持有更现实和灵活的态度,”偕老同穴”这个表达有时会让人感到过于沉重。
然而,随着社会老龄化,与伴侣一起变老的意义正在被重新评估。在百年人生的时代,人们能够长期相互支持的关系价值实际上可以说是在增加的。
此外,在现代,关于同性婚姻和伴侣制度的讨论变得更加活跃,”偕老同穴的盟约”所表达的深厚纽带现在被理解为更广泛意义上的伴侣关系理想,超越了传统的夫妻框架。即使形式可能改变,人们深度连接的美好依然跨越时代触动着人们的心灵。
当AI听到时
偕老同穴海绵是一种深海生物,生活在海底100-1000米的深处,雌雄一对虾类终生在同一个玻璃质笼状结构内共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态现象。这种生物学现象成为”偕老同穴”一词的语源,并非仅仅是美丽的比喻,实际上是对合理生存策略的观察结果。
根据海洋生物学研究,在深海这种极限环境中,寻找伴侣极其困难,与一旦相遇的伴侣维持纽带关系对物种延续至关重要。偕老同穴海绵内的虾类为了抵御外敌、高效获取食物、确保繁殖成功而终生合作。这种”一夫一妻制共生”是在严酷环境下进化出的最优解。
现代社会的离婚率高达约35%,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本质上是适应长期伴侣关系的物种。大脑中的催产素和加压素等激素作为促进长期纽带形成的机制而进化。然而现代富足且选择多样的环境,让我们失去了深海中那种”不合作就无法生存”的紧迫感。
古人将偕老同穴海绵的生态视为理想,或许是因为他们直觉地理解了一个生物学真理:在人际关系中,相互依存与合作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
给现代人的启示
“偕老同穴的盟约”教给现代人的是,真正的爱情不是暂时的情感,而是必须随时间培养的东西。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瞬间连接、轻易断绝关系的时代,这个短语所体现的”持续之爱”的价值才闪闪发光。
重要的不是找到完美的伴侣,而是要有在接受彼此变化的同时共同成长的决心。你也应该考虑不仅爱现在,也要爱身边人的未来。这不仅适用于恋人或配偶,也适用于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虽然现代社会倾向于强调”做自己”,但这个短语教给我们构建”一起做自己”的美好。在那里有着独自一人无法体验的深刻喜悦和安全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