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爱喝酒的人年糕,给不喝酒的人酒:日本谚语的含义

谚语

“给爱喝酒的人年糕,给不喝酒的人酒”的读音

jōgo ni mochi geko ni sake

“给爱喝酒的人年糕,给不喝酒的人酒”的含义

“给爱喝酒的人年糕,给不喝酒的人酒”教导我们,不考虑人们真正想要什么就给予东西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你给喜欢喝酒的人提供年糕,或者给不能喝酒的人提供清酒,他们不会高兴。实际上他们会感到困扰。

这个谚语指出了仅仅基于自己的方便或假设行事,而不考虑对方是多么浪费。

即使出于好意,如果你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和喜好,你的行为也毫无意义。

在现代,这个教训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都很重要。在选择礼物、给出建议或提供服务时,你需要问自己重要的问题。

对方真正需要什么?他们的性格和情况如何?不了解这些,即使是最好的提供也会完全错过目标。

起源和词源

没有明确的书面记录解释这个谚语的起源。然而,人们可能早在江户时代就开始使用它了。

让我们看看这些词是如何构成的。

“上戸”指喜欢喝酒的人。”下戸”指不能喝酒的人。

这种对比表达诞生于清酒文化在日本根深蒂固的时代。

有趣的是这种故意颠倒的结构。你给想喝酒的人提供饱腹的年糕,给不能喝酒的人提供清酒。

这种表达的背景可能来自当时的宴会文化。

在江户时代平民的聚会上,清酒和年糕是典型的招待物品。然而,不了解客人喜好而提供错误东西的主人可能并不少见。

这个短语的结构本身就强调了它的无意义。

如果爱酒的人吃饱了年糕,他们就不能再喝酒了。如果你给不能喝酒的人提供清酒,他们不会高兴。

这种简单易懂的对比以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方式传达了忽视某人本性的愚蠢。

有趣的事实

这个谚语中的”上戸”和”下戸”最初来自古代日本的户籍制度。

在律令制度下,家庭按规模分为”大戸”、”上戸”、”中戸”和”下戸”。

后来在酒宴上,能喝很多酒的人被称为”上戸”,而不能喝酒的人被称为”下戸”。

对于江户时代的平民来说,年糕不是他们每天吃的东西。它是重要场合的特殊食品。

年糕很有饱腹感,所以对想要享受清酒的人来说确实会很麻烦。

使用例子

  • 她很注重健康,给她高热量的甜食就像给爱喝酒的人年糕,给不喝酒的人酒
  • 给讨厌运动的人健身房会员卡就是给爱喝酒的人年糕,给不喝酒的人酒

普世智慧

“给爱喝酒的人年糕,给不喝酒的人酒”教给我们关于人际关系最基本却最困难的真理。

仅有好意并不能让人快乐。

当我们想为某人做些什么时,我们倾向于用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作为标准。

我们假设让我们快乐的东西也会让别人快乐。我们相信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对别人也一定是正确的。

这些假设无意识地控制着我们的行为。

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喜好、性格、需求和环境都各不相同。

我们经常忘记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特别是当我们充满善意和好意时,我们往往忘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这个谚语世代相传,因为这种人性倾向跨越时代永不改变。

没有努力理解他人,真正的同情就不能存在。你必须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用他们的心感受。

这种谦逊和想象力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联系。

我们的祖先通过清酒和年糕这个熟悉的例子,继续向我们传授人际关系的这种普遍本质。

AI的观点

这个谚语展示了当给予者缺乏关于接受者信息时”平均选择”的必然失败。

假设爱酒者和爱年糕者各占人口的一半。选择任一选项只能产生50%的满意度。

有趣的是,当给予者假设”每个人都喜欢清酒”时,遇到不能喝酒的人的概率实际上增加了。

这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的经典例子。

给予者试图选择”普遍有价值的东西”,但这种判断本身就被他们自己的喜好所偏见。

爱酒者倾向于给酒,结果碰到不能喝酒的接受者。好意越强烈,他们越会选择按自己标准”好”的东西,扩大了不匹配。

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二手车市场的”柠檬问题”显示了当买家无法判断质量时优质车如何消失。

同样的结构出现在送礼情况中。没有关于接受者喜好的信息,给予者只能选择”安全平均的东西”或”我认为好的东西”。

两者都不能最大化接受者的真正满意度。

解决方案很简单:通过事先询问喜好来交换信息。

然而,日本文化认为”询问某人想要什么是不得体的”,故意维持这种信息不对称。

这是善意礼物错过目标的结构性原因。

现代启示

这个谚语教导现代人”努力了解他人”的重要性。

在一个我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轻松连接的时代,真正理解他人可能变得更加困难。

当你试图为某人提供某些东西时,暂停一下。这真的是他们需要的吗?

你是否在努力理解他们的立场、情况和喜好?

工作中的建议、对家人的支持、给朋友的礼物。在任何情况下,你都需要一种态度来确定对方是”爱喝酒的人还是不喝酒的人”。

这始于仔细倾听、观察,有时还要有直接询问的勇气。

完全理解某人可能是不可能的。但试图理解的态度本身就成为对对方的尊重并建立信任。

当你能表现出符合对方的体贴时,你的好意才最终获得真正的价值。

同情只有在触及对方心灵时才成为同情。

评论

世界的谚语、名言、格言 | Sayingful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