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香も焚かず屁もひらず”的读音
Jinkou mo takazu he mo hirazu
“沈香も焚かず屁もひらず”的含义
这个谚语表达的是一个人既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没有任何值得注意的行动的状态。
它指的是既不做像烧沉香这样高雅有价值的事情,也不做像放屁这样粗俗麻烦的事情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一种既不好也不坏的平庸状态。这绝不是赞美,而是包含批评意味的。它用来嘲笑那些没有鲜明特征、给人留不下印象的人,或者缺乏主动性的消极态度。
用现代话来说,它用来形容那些在会议中既不提出建设性意见也不发表破坏性言论的人,或者很安全的人——既不展现特殊才能也不制造问题。这个谚语包含了对这种半心半意态度的警告,希望人们能更加积极主动一些。
起源与词源
这个谚语中的”沉香”指的是从东南亚原产的香木中提取的最高级香料。自古以来在中国和日本,沉香被认为比黄金更珍贵,是只有在宫廷和寺庙的重要仪式中才会燃烧的特殊物质。
这个表达可以在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找到,告诉我们沉香对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是多么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另一方面,”放屁”这个表达在现代可能听起来很粗俗,但在江户时代,这是表达身体机能的直接方式,在谚语和川柳中很常用。
这种对比的美妙之处在于,它通过将最高级的香料与最熟悉和自然的现象并列,表达了人类行为的两个极端。沉香的优雅香气和日常的身体机能都与人类生活相关,但在价值和尊严上却有天壤之别。
这个谚语产生的背景被认为与江户时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人们对”尊严”和”适度”的意识密切相关。
趣闻
沉香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高级的香料之一,最优质的沉香交易价格超过黄金——每克数万日元。在日本香道中使用的沉香被称为”伽罗”,有些从室町时代一直精心保存至今。
江户时代以”屁”为主题的许多川柳至今仍存,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将身体机能作为笑料并不像今天这样是禁忌。相反,这被当作普通的娱乐来享受。
使用例
- 那个人就是”沉香也不烧,屁也不放”——即使在会议中也完全没有存在感
- 新员工田中是”沉香也不烧,屁也不放”的类型——无论好坏都给人留不下印象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个谚语的含义正在微妙地发生变化。虽然过去它只是作为”消极且缺乏个性”的批评来使用,但现在也出现了”稳定可靠”等积极的解释。
特别是在职场环境中,那些不取得突出成绩但也不制造麻烦的人有时被评价为”安全的人员”。在强调风险管理的现代企业中,采取可预测和稳定行动的人实际上是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在今天这个”走红”和”引发网络争议”已成为常态的社交媒体时代,许多人无意识地选择了”沉香也不烧,屁也不放”的状态。有一种强烈的倾向是避免过于突出的风险,将自己限制在安全范围内的言论和行动。
然而,在需要创新和创造力的领域,这种态度仍然被视为有问题的。在重视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的现代,用”沉香也不烧,屁也不放”的态度无法期待成长或发展。即使时代在变化,承担适当风险和表达个性的重要性仍然没有改变。
当AI听到时
人类的嗅觉相比其他感官具有特殊的层次结构。视觉和听觉中”美丽”与”丑陋”之间存在渐变过渡,但嗅觉却将”极致香气”和”令人不快的臭味”分为两个极端,中间区域模糊不清。沉香在日本香道中被视为最高级的香木,而屁则是生物学上作为危险信号被本能厌恶的臭味代表。这句谚语同时否定这两个极端,巧妙地利用了嗅觉的层次性特点。
有趣的是,日本文化将”无味”视为美德。西方发达的香水文化推崇”散发好闻的香气”,而日本却以”什么味道都没有”为理想状态。这是一种将”无味”置于嗅觉层次顶端的独特价值观。
更进一步,这句谚语体现的是”消除存在感”这一日式美学理念。焚烧沉香会引人注目,放屁则招致厌恶。两者都散发强烈的存在感,但理想的人物应该在嗅觉上保持”透明”的同时维持品格。考虑到嗅觉是与记忆和情感直接相连的原始感官,这可以说是一种要求极高自我控制力的美学追求。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个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是”适当自我表达的重要性”。当然,过于突出确实有风险,但什么都不表达也有不同的风险。
你的个性和才能只有在表达出来时才有价值。你不需要完美。有时你可能会失败,有时你可能会给别人添麻烦。但通过继续表达真实的自己,你的存在才能传达给周围的人。
在现代社会,选择”安全”变得容易了。但如果只做过于安全的选择,没有人会注意到你的魅力。重要的是要有勇气采取真正属于你的行动,包括好的和坏的方面。
你不需要追求沉香的优雅。但你应该能够散发出自己的”香味”。你可以逐渐成长,让它成为周围人愉快的东西。即使你不完美,也要珍惜自己的存在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