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丝麻,也不要丢弃菅草和蒯草”的读音
Itoma ari to iedomo kankai wo sutsuru koto nakare
“虽有丝麻,也不要丢弃菅草和蒯草”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即使拥有优秀或珍贵的东西,也不应该轻视或丢弃那些看似朴素或低劣的东西。
当新技术或有才能的人出现,而其他人开始轻视旧方法或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贡献者时,人们会使用这句话。
当人们被华丽的事物迷惑而忽视基本基础或稳定努力时,这句话也起到警告作用。
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要传达一个深刻的见解: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和价值,我们不应该仅凭优劣来判断事物。
在现代,效率和华丽的外表往往得到优先考虑。这句谚语提醒我们,不起眼或陈旧的东西在特定情况下也有其价值。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被认为来自中国古代典籍。丝和麻指的是高质量的纤维,而菅草和蒯草指的是朴素的草类。
在古代中国,丝绸和麻被视为珍贵的服装材料。同时,菅草和蒯草等朴素植物对制作绳索、席子和日用品至关重要。
如果人们仅仅因为拥有精美材料就丢弃朴素材料,当真正需要时就会遇到麻烦。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儒家强调珍惜事物,认识到所有事物无论地位如何都有价值。
只尊崇优秀事物而轻视低劣事物的态度被视为一种不平衡和偏见的观点。
这个教导作为实用智慧也很重要。在农业社会中,充分利用每一种资源而不浪费对生存至关重要。
即使拥有奢侈品,人们也不应该忽视日常使用的简单物品。这个教训来自真实的生活经验。
有趣的事实
这句谚语中提到的菅草,在日本自古以来就被用来制作帽子、雨衣和草鞋而受到重视。
菅草帽是普通人必备的雨具。即使是那些买得起昂贵丝绸雨伞的人,在旅行或农活时也经常使用菅草帽。
奢侈品和朴素物品并不对立。它们共存,人们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各自的物品。
作为精美材料提到的麻,在日本也是神道仪式中使用的神圣纤维。
虽然是奢侈材料,麻也被广泛用作日常服装。它支撑着从平民到贵族所有人的生活。
一种材料具有多重价值,完美体现了这句谚语的教导。
使用例子
- 引入新系统是好的,但正如”虽有丝麻,也不要丢弃菅草和蒯草”所说,我们应该保留多年来使用的方法
- 仅仅因为有才能的新人加入,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忘记”虽有丝麻,也不要丢弃菅草和蒯草”——我们也必须重视老员工的经验
普世智慧
人类倾向于一旦获得更好的东西,就把以前使用的东西当作无用而丢弃。
当你买了新智能手机时,旧的似乎就不必要了。当优秀人才出现时,稳定工作者的贡献就从视野中消失了。
这句谚语来自对这种人类倾向的深刻洞察。
为什么人们要按优劣判断事物并试图丢弃低劣的?因为他们想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做出更好的选择。
追求效率和追求最好是生存的本能。但当这种本能过度时,我们就失去了多样性,无法应对意外情况。
我们的祖先看透了这种危险。仅仅依赖优秀的东西实际上是脆弱的。
即使是看似朴素的东西在特定情况下也有价值。他们理解拥有多样化选择是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生存的智慧。
这句谚语流传至今是因为人类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
我们被优秀的事物迷惑而轻视朴素的事物。每次为此受苦时,我们又重新认识到这个教导的真理。
这种人类历史就蕴含在这些话语中。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证明了”冗余”对可靠通信是必不可少的。
以多种方式拥有相同信息意味着即使部分损坏,整体也能存活。这句谚语正是在讲述冗余的价值。
考虑互联网数据传输。重要数据总是通过多条路径传输。
即使有高性能光纤作为”丝麻”,我们也保留无线和电缆作为”菅草和蒯草”。因为即使一条路径中断,通信也能继续。
NASA的火星探测器总是携带性能较低的备用系统,以防主计算机故障。
生物DNA使用同样的策略。遗传信息具有双螺旋结构,所以如果一侧受损可以自我修复。
重要基因通常有多个副本。这是数十亿年进化选择的”不丢弃低劣事物”策略。
在信息论中,具有冗余的系统被计算为对熵或不确定性更强。
仅仅依赖优秀事物在数学上是危险的赌博。
今日的教训
现代社会不断追求”更好的东西”。最新技术、最高效率、最优秀人才。
但这句谚语质疑这种单向的价值观。
在你周围,可能有虽不华丽但稳定工作的人,虽然陈旧但可靠的工具,以及虽然低效但温暖的方法。
这些往往在华丽新事物的阴影下被忽视。
但当你真正遇到困难时,当意外情况出现时,这些朴素可靠的东西可能会拯救你。
重要的是保持多样性。在采用优秀事物的同时,也要重视基本的、传统的和稳定的事物。
这种平衡感是在我们快速变化的现代世界中生存的智慧。
不要用新事物替换一切。要有结合新旧的灵活性。
这将为你的生活带来深度和稳定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