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いては事を仕損じる”的读音
Isoide wa koto wo shissonjiru
“急いては事を仕損じる”的含义
“急了就会把事情搞坏”是一个教导,告诉我们匆忙做事时很可能失败,所以应该谨慎对待。
这句谚语用于当你时间紧迫感到焦虑,或者急于求成想要快速出结果的时候。它教导我们停下来冷静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重要工作或决策时。在现代社会,人们倾向于强调效率和速度,但这句谚语显示了优先考虑”确定性胜过速度”的价值。当你匆忙行事,跳过步骤或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行动时,往往最终会浪费时间和精力。相反,明智的做法是最初花时间做好准备和制定计划,然后再行动,这样最终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起源与词源
“急了就会把事情搞坏”的起源实际上是一句谚语,自古以来就作为植根于日本生活的智慧传承下来。这句谚语出现在江户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记录显示它在当时的道德教育书籍和普通民众中广泛使用。
“仕损じる”这个词在现代很少使用,但长期以来一直用来表示”工作失败”或”把事情搞砸”的意思。在江户时代的工匠社会中,这个教导被认为特别重要。这是因为在工匠的工作中,一个错误可能会毁掉整件作品。
另外,由于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有可能是古代中国思想传入日本后,成为了独特的日本表达方式。它特别与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自然”概念相联系,教导不要急躁,让事情自然流动的重要性。
江户时代的商人和工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话语,同时将谨慎和彻底的重要性传承给下一代。它能够传承至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个教导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
趣闻
这句谚语中出现的”仕损じる”一词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但在江户时代是一个常用表达。”仕损じ”不是指任何失败,而是特指手工作业或需要技能的任务中的失败,所以在工匠文化发达的当时日本社会中,这是一个非常熟悉和紧迫的词汇。
有趣的是,世界各国都存在与这句谚语含义相似的表达。英语有”Haste makes waste”,德语有”Eile mit Weile”(从容地匆忙),显示这作为人类共同的智慧自古以来就被传承下来。
使用例
- 虽然没有时间准备演示,但急了就会把事情搞坏,所以我们至少要把要点整理好
- 我理解你对求职感到焦虑,但急了就会把事情搞坏,所以你应该更仔细地选择公司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急了就会把事情搞坏”具有了特别深刻的意义。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对一切都要求即时结果,这句谚语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看看社交媒体争议,在许多情况下,原因是在情绪激动时匆忙发帖。本来可以通过冷静下来重新考虑而避免的麻烦,却因为”我必须立即回应”的焦虑而产生。在商业世界中,由于急于上市而没有进行充分测试就发布的产品和服务后来造成重大问题的案例也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在现代也有”速度就是正义”的强烈价值体系,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句谚语已经过时。确实,不错过机会的快速决策能力很重要。然而,真正重要的可能是区分”需要匆忙的时候”和”需要谨慎的时候”的智慧。
作为现代解读,我们可以将此理解为教导”平衡效率和质量”重要性的信息。虽然技术使工作变得更快,但这句谚语静静地告诉我们,人类的判断和创造力仍然需要时间。
当AI听到时
当我们匆忙行事时,大脑中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压力状态下,大脑的杏仁核变得活跃,切换到”战斗或逃跑”模式。这时血流会集中到肌肉,而负责逻辑思维的前额叶皮质的血流量就会减少。
用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系统1思维”和”系统2思维”来解释,匆忙时直觉性的快速系统1会占主导地位。这在进化过程中是保护自己免受危险的必要机制,但在需要复杂判断的现代社会,往往会适得其反。
实际研究也表明,给被试者施加时间压力后,他们在逻辑谜题上的正确率会下降约30%。而且,通过测量匆忙状态下的脑电波发现,代表专注状态的α波会减少,而显示焦虑和急躁的β波会增加。
有趣的是,这种脑科学机制与江户时代人们通过经验理解的智慧完全吻合。现代脑成像技术证明的是,先人们”欲速则不达”的观察在大脑层面上确实是正确的。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效率”。它告诉我们找到最终能产生最佳结果的节奏的重要性,而不是追求表面的速度。
在现代社会,一切都被加速,经常要求立即回应。然而,无论是在人际关系还是工作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随着时间建立起来的。许多人都有过匆忙回复邮件导致误解,或因准备不足而演示失败的经历。
重要的是培养区分”需要匆忙的时候”和”需要彻底工作的时候”的智慧。通过将紧急性与重要性分开,对真正重要的事情投入充分的时间和注意力,我们最终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并取得更好的结果。
从今天开始,试着在开始做某事之前深呼吸一下。那短暂的一刻肯定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即使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也要记住这句谚语,珍惜自己的节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