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石鼠有五技却无一技精通”
Ishinezumi gonō ichigi wo nasazu
“石鼠有五技却无一技精通”的含义
这个谚语的意思是,当你尝试很多事情时,最终在所有事情上都变得平庸。
贪婪地接受各种挑战的人乍一看可能显得有才华和能力。但实际上,他们在任何领域都无法获得深入的知识或真正的技能。
最终,他们没有一项能力可以真正引以为豪。
这个谚语警告那些样样通样样松或兴趣不断转移的人。它批评那些只有表面理解就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的人。
今天,它经常用来形容那些尝试很多爱好、课程或认证,但从不坚持任何一项的人。
教训很明确:要获得真正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你必须专注于一件事。专注是精通的关键。
起源和词源
关于这个谚语的起源有几种理论。最可能的是,它来自中国古典短语”石鼠五技”,指的是一种类似飞鼠的生物。
石鼠指的是一种类似飞鼠的小型滑翔动物。在日本,用”石鼠”这两个字来书写这个词。
据说这种动物有五种能力:飞行、爬树、游泳、挖洞和奔跑。
然而,每种能力都很平庸。它飞不如鸟高,爬不如猴子好,游不如鱼快,挖不如老鼠深,跑不如马快。
换句话说,它似乎能做很多事情,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精通的技能。
这个教训传到日本,成为了”石鼠有五技却无一技精通”的谚语。
它作为多才等于无才的警告代代相传。能做所有事情的人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但谚语通过这个小动物的例子教导真正专业知识和深层技能的重要性。
有趣的事实
这个谚语中的石鼠(类似飞鼠的动物)实际上在滑翔方面高度专业化。讽刺的是,虽然谚语将其用作平庸的象征,但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存策略的成功故事。
数字”五”也有特殊含义。在中国哲学中,”五”代表完整性,出现在五行等概念中。
“拥有五项完整能力”却无一精通的对比强化了谚语的教训。
使用例子
- 他在学英语、编程和投资,但就像石鼠有五技却无一技精通一样,他从来没有真正擅长其中任何一项
- 为了避免像石鼠有五技却无一技精通那样收集证书,我决定先精通一个领域
普世智慧
人类有一种根本的渴望,想要变得能够做更多的事情。对新可能性的兴奋和尝试各种挑战的愿望显示了雄心,这本身并不坏。
然而,这个谚语能够存续数百年,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普遍真理:人类很容易陷入这个陷阱。
当我们深入挖掘一件事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在那些时刻,看向新事物似乎比面对困难更有吸引力。
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为了逃避挫折和停滞,我们想”一定有更适合我的东西”。
这个循环最终创造了一种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的状态。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新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创造了”知道这个”和”能够做那个”的压力。
然而,真正的专业知识和深入理解只能通过与一件事共度时光而来。
我们的祖先留下这个教训,是因为他们理解人类的善变和深度学习的困难。
当AI听到这个时
当大脑学习新技能时,一种叫做髓鞘的脂肪层会包裹神经连接。这将信号传输速度提高到100倍。
髓鞘化绝对需要重复使用相同的神经回路。当你专注于一项技能时,那个回路就变成了一条厚实、强壮的高速公路。
这里石鼠的问题变得清晰。在五种能力之间分配时间,让每个神经回路都像一条薄弱、未铺设的道路。
研究员埃里克森发现,达到专家水平需要大约10,000小时的专注练习。除以五,每项只得到2,000小时。
这个时间不足以进行充分的髓鞘化。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保持平庸。
更有趣的是大脑的能量分配问题。人类大脑只占体重的2%,但消耗总能量的20%。
试图同时维持多项技能会将能量稀薄地分散到各个回路中,阻止任何一个的优化。
专注于一项技能让大脑有效地只强化那个回路,达到自动化水平。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石鼠”连一技都不精通”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今天的教训
现代生活充满了选择。在线课程、副业、爱好、自我提升。无数有吸引力的机会围绕着你,让”这个和那个”成为自然的感觉。
但这个谚语教导我们,真正的满足和成就来自深入追求一件事。
重要的是有勇气识别对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以及放弃其他一切的决心。
选择某样东西意味着同时不选择其他东西。这种决心引导你走向真正的能力。
你会在路上感到无聊或遇到障碍。但在那些困难之外,有一种独属于你的力量,没有人能够模仿。
在一个领域有深入理解的人最终比那些知识广泛但肤浅的人更被社会需要。他们自己也感到更满足。
从今天开始,为什么不致力于你生活中真正重要的”那一件事”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