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氷を履むが如し”的读音
Hakuhyō wo fumu ga gotoshi
“薄氷を履むが如し”的含义
“如履薄冰”描述的是处于极其危险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必须时刻以最大的小心和注意力行事。
它用于紧张的情况下,就像在薄冰上行走一样,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可怕的困境。这个谚语不仅仅表达对危险的恐惧,而是展现了在认识到危险的同时负责任和谨慎行事的态度。它用于不允许失败的关键时刻,比如政治家面临重要决策时,企业领导者做出决定公司生存的判断时,或医生进行困难手术时。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准确传达情况的严重性以及采取行动的人所感受到的紧张和责任的重量。即使在今天,它仍然作为表达在高压情况或需要谨慎判断的环境中心理状态的方式而存在。
起源与词源
“如履薄冰”的起源可以在中国古典《诗经》的”小雅”部分找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周朝时代的诗歌,记录为教导统治者和领导者应该始终谨慎的教训。
古典术语”履”与现代的”踏”不同,用来表示”踩”或”踏”的意思。这是一个比喻,表达在薄冰上行走的紧张和恐惧,永远不知道何时可能破裂并导致掉入水中。
这个表达在奈良到平安时期传入日本,开始在具有中国文学知识的贵族和僧侣中使用。特别受到政治地位人士的青睐,用来表达他们所处的危险情况。
有趣的是,这个表达不仅仅代表恐惧,而是捕捉了”谨慎”和”谦逊”作为负责任职位的人应该具备的美德。理想是既要有勇气在如履薄冰的情况下继续前进,又要有智慧同时行使最大的小心。
使用例
- 我被任命为新项目的负责人,但在公司业绩恶化的情况下承担这个责任真是如履薄冰
- 在股价不稳定的这个时期做投资决策真是如履薄冰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中,”如履薄冰”这个表达已经开始在更熟悉和多样化的情况下使用。在社交媒体传播意味着个人言论可以瞬间传播到全世界的时代,不仅是公众人物,普通人也必须时刻意识到他们的言行可能意外引起争议。
特别是在商业世界中,全球化和数字化意味着企业的误判立即反映在股价上,公司生存一夜之间成为问题的情况并不罕见。初创公司高管和向新技术投资的投资者真正度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
另一方面,现代也出现了对”过度害怕风险的危害”的批评。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过度谨慎实际上可能导致错失机会。因此,这个谚语的解释也在向”在保持适当紧张的同时承担必要风险”转变。
此外,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开始关注持续处于如履薄冰状态的心理负担。现在认为现代人需要适当的压力管理,有时需要”走下薄冰”的勇气。
当AI听到时
“履”这个汉字的选择,蕴含着古代中国人对敏锐身体感觉的深刻理解。现代多表达为”踏薄冰”,但原典中的”履”指的是用整个脚底感知冰面状态的细腻动作。
用脚踩踏是瞬间性的有力动作,而履行这一行为则是持续性的谨慎过程。在薄冰上行走时,脚底不断收集着冰层厚度、温度、振动、嘎吱声等微细信息。这种身体感觉正是提前察觉危险的最重要传感器。
现代危机管理学也重新评价了”身体智慧”的重要性。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能在仪表显示异常之前通过机体的微细振动察觉故障,熟练工匠能通过声音和手感判断材料品质,都是同样的原理。古人用”履”这一表达,体现了不仅要靠逻辑思维,更要用整个身体感知危险的能力的珍贵。
也就是说,这句谚语阐述了在危机情况下,比起用脑思考,对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保持敏感更为重要。”履”这个汉字的选择,正是古代中国对身体感觉深刻洞察的结晶。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个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是”适当的紧张产生最佳表现”。如履薄冰的情况确实令人焦虑,但正是因为那种紧张,我们才能提高注意力,展现比平时更大的专注力。
重要的是不被那种紧张压垮,而是让它成为你的盟友。重要的演示,改变人生的面试,向新挑战迈出的第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履薄冰”的感觉也证明你正在认真对待这些事情。
在现代社会中,要求完美的情况越来越多,但如果你一步一步前进,像在薄冰上行走时一样珍惜每一步,你一定会到达目的地。最重要的是,当你克服这种紧张的经历时,你会比以前更强大、更明智。不要恐惧,但要小心,请在你自己的薄冰上行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