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乐世界的入口处卖念佛”的读音
Gokuraku no iriguchi de nenbutsu wo uru
“在极乐世界的入口处卖念佛”的含义
这个谚语展示了在最不合适的地方做生意的愚蠢。
它指出向已经达成目标或不需要该产品或服务的人推销东西是多么无意义。
在极乐世界入口处的人们不再需要念诵祈祷。然而试图在那里卖祈祷显示了对客户需求的完全误解。
这个谚语教导我们在做生意或追求任何目标时理解他人处境和需求的重要性。
即使在今天,当有人对已经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向不需要的人推销产品时,人们仍会使用这个说法。
它警告不要做任何误读时机、地点或他人情况的行为。
起源和词源
没有明确的书面记录解释这个谚语的起源。然而,我们可以从词语本身做出有趣的观察。
“极乐”在佛教中指净土——阿弥陀佛居住的理想天堂。
“念佛”指人们为了到达那个天堂而念诵的”南无阿弥陀佛”祈祷。换句话说,念诵念佛正是到达极乐世界的手段。
这个谚语的幽默在于其矛盾的情况。如果你已经到达了极乐世界的入口,你就不再需要祈祷了。
这就像在某人已经到达目的地后试图向他们出售车票。
这个滑稽的商业例子很可能出现在江户时代的商人文化中。
那时的人们很清楚生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点。他们巧妙地使用佛教术语来表达供需根本不匹配的情况。
这就像在从不下雨的沙漠中开雨伞店。
因为佛教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乐世界和祈祷的结合作为一个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有趣例子发挥了作用。
使用例子
- 试图向已经签约的客户推销就像在极乐世界的入口处卖念佛
- 向已经减肥成功的人推荐减肥产品就是在极乐世界的入口处卖念佛
普世智慧
这个谚语世代相传,因为它指出了人类的一个根本盲点。
我们经常过于专注于我们能提供什么,以至于忽视了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它。
商人对自己的产品越有信心,他们的销售欲望就越占主导地位。
老师急于分享知识,却忘记检查学生是否已经理解。
父母如此关心孩子,却错过了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
这种”不看对方情况就推进自己议程”的人类倾向跨越时代从未改变。
它源于人类自我中心的根本特质。我们都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但这个谚语不只是批评。相反,它以幽默的方式教导考虑他人立场的重要性。
通过使用极乐世界入口这个极端例子,它给了我们暂停思考的机会:”等等,这个人真的需要这个吗?”
人际关系的本质在于试图理解他人的态度。
这个谚语之所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提醒我们这个普遍真理。
AI听到这个时
人类大脑无法以绝对标准判断价值。它总是通过与其他东西比较来决定。
这个谚语中的骗子正是利用了大脑的这个弱点。
当极乐世界——一个”无限价值”的东西——作为参考点呈现时,人类大脑会将祈祷的价格与极乐世界进行比较。
如果极乐世界的价值等于”永恒的幸福”,那么十枚金币相比之下似乎很便宜。这就是行为经济学所说的锚定效应。
人们应该冷静地判断”祈祷是否有价值”,但他们的大脑却做出了错误的比较:”与极乐世界相比,这是贵还是便宜?”
更有趣的是极乐世界入口的地点设置。这种在目标前销售产品的策略使用了与现代便利店在收银台附近放置商品相同的原理。
人们在即将达成目标前判断力会下降,他们的参考点转向”我为了到达这里所付出的努力”。
“既然我已经走到这一步”的心理开始发挥作用,为不必要的支出辩护。
这个谚语出现在江户时代的事实证明,人类在数百年前就通过经验理解了认知偏见。
奢侈品牌在黄金地段开店的原因,以及信息产品声称是”成功的最后一步”的原因——这些都是这种经典心理操控的应用。
今日启示
这个谚语教导你观察技能的重要性,以理解他人的处境。
在今天这个充斥着社交媒体信息的世界里,我们倾向于专注于广播我们想说的话。
但真正重要的不是理解对方现在需要什么吗?
无论在工作还是人际关系中,无论你的提议多么好,如果你搞错了时机和地点,它就不会触动对方的心。
向沮丧的朋友强加建议或向忙碌的老板长篇大论地解释,正是在极乐世界的入口处卖念佛。
这个谚语温和地告诉你:”停下来看看对方。”
他们现在感觉如何?他们需要什么?这个问题是真正沟通的开始。
通过培养从他人角度思考的习惯,你的话语将更深地触动他们的心。
这不仅成为工作成功的关键,也是建立丰富人际关系的关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