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如菩萨内心如夜叉:日本谚语的含义

谚语

“外面如菩薩内心如夜叉”的读音

Gaimen nyo bosatsu naishin nyo yasha

“外面如菩薩内心如夜叉”的含义

这句谚语表达了那些外表看起来温和平静,内心却怀有邪恶想法的人的双重性。

它指的是一种状态,即某人表面上像菩萨一样表现出慈悲、善良、温和的态度,而内心却像夜叉一样怀有可怕和邪恶的想法。这不仅仅是”外表与实质不同”的意思,而是表达了一种更严重的人类狡猾,即某人故意戴上善良的面具来欺骗他人。

这句谚语用于警告不要被表面的善良或温和所愚弄的情况,或者批评具有这种双重性的人。它特别用于那些试图利用他人的算计之人,或者那些在公开场合假装是好人而在背后策划邪恶行为的人。即使在今天,这个表达也适用于各种情况,比如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得像好人但现实中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或者在老板面前顺从但在背后不断批评的人。

起源与词源

这句谚语是从佛教教义中诞生的表达。它通过对比佛教世界观中出现的”菩萨”和”夜叉”这两种存在来表达人类的双重性。

菩萨被描绘为拯救人们的慈悲存在,以温和美丽的形象呈现。另一方面,夜叉是可怕的恶魔,被认为是吞噬人类的恐怖存在。这句谚语通过使用这两个截然相反的存在来有力地表达外表与内心的差异而形成。

随着佛教传入日本并在普通民众中传播,许多使用佛教术语的比喻表达应运而生。这句谚语就是其中之一,据信特别是从江户时代左右开始广泛使用。

有趣的是,这个表达不仅仅是一种侮辱,而是表达了人性的根本复杂性。这是一句体现日本心理洞察深度的谚语,巧妙地借用佛教世界观来表达每个人都拥有的”公开面孔”和”私人内心”的双重性。可以说这是佛教思想融入日常语言的文化融合产物。

使用例

  • 那个人真是”外表如菩萨内心如夜叉”——表面上带着笑容,但你永远不知道他们真正在想什么
  • 不要被她的善言所愚弄——她真的是”外表如菩萨内心如夜叉”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谚语所显示的”双重性”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层次。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在线上和线下扮演完全不同的人格成为可能,使得”外表如菩萨内心如夜叉”的行为更加复杂。

特别是,网红和名人公开推广慈善活动和社会贡献,而暗中从事逃税或欺诈活动的案例经常成为问题。在企业中,也指出了被称为”漂绿”的现象,即公司表面上倡导环境保护和社会贡献,而实际上以利润为优先行事。

另一方面,在现代,分别使用”真实感情和公开立场”不一定是坏事的价值观也出现了。有些情况下,采取与内心感受不同的态度被评价为一种社交技能——为了在工作中维持顺畅的人际关系或作为避免伤害他人的考虑。

然而,在信息社会中,秘密更容易被发现,从长远来看,有重视诚实的趋势。在要求透明度的现代,这句谚语可能作为对”可持续人际关系有限制的行为模式”的警告而具有新的意义。

当AI听到时

**数字菩萨的诞生**

现代社交媒体用户正在扮演着”数字菩萨”的角色。Instagram上完美的早餐照片、LinkedIn上光辉的职业报告、Facebook上幸福的家庭合影——这些都是演绎慈悲菩萨般”理想自我”的道具。

然而在屏幕背后,潜藏着发布前重拍几十次的现实、对他人成功的嫉妒之心,以及渴求认同的”内在夜叉”。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的研究显示,约70%的社交媒体用户承认”线上的自己比实际情况更好”。

特别有趣的是,这种”精心策划的自我”催生出新的痛苦。维持自己塑造的完美外表的压力,反而让内心的夜叉愈发膨胀。为点赞数量而喜怒无常,与他人的动态比较后感到沮丧——正是外表美丽与内心丑陋差距的极度放大。

这句谚语在数百年前就洞察到的人性双面性,在数字时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得到了可视化呈现。在社交媒体这个舞台上,我们或许都是戴着菩萨面具的夜叉。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导生活在现代的我们”真正人际关系的价值”。它显示了培养洞察力的重要性,能够看透一个人的本质,而不被表面的善良或温和所误导。

同时,它给了我们反思自己的机会。我们是否在不知不觉中戴着方便的面具?通过面对真实的自己,努力诚实地生活而不装模作样,我们可以建立更深层的信任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倾向于强调短期利益和印象,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一致的诚实成为最有价值的资产。这句谚语是一个重要的教导,提醒我们这些显而易见但容易被遗忘的真理。我们何不重新审视以真诚之心与人交往的美好呢?

评论

世界的谚语、名言、格言 | Sayingful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