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的读音
Enseki wo senjin no yama ni tenzu
“将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当具备合适的条件和环境时,即使是微小的努力或细微的行动也能产生远超预期的结果。
最重要的不是力量本身的大小,而是在何处以及如何使用这种力量的策略。
如果从高山顶上滚下一块圆石,即使石头本身很小,它也会借助重力的自然力量获得巨大的动量。
这教导我们在最有效的地方和正确的时机使用有限资源和能力的重要性。
在现代,这句谚语被用来强调方向和条件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努力的数量或规模。
它表明,与其盲目地施加巨大力量,不如通过审时度势、利用自然流向和周围力量,用小力量就能取得大成果。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被认为起源于中国古代典籍。
“千仞”指的是极高的山峰。一仞约为2.3米,所以千仞代表着难以想象的巨大高度。
“圆石”指的是没有棱角、容易滚动的石头。
这个表达的背景很可能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和战略思维。
即使是一块小石头,从山顶滚下时,也会借助重力的自然力量,在下降过程中获得动量,最终具备巨大的破坏力。
这种物理现象被用作人类努力的比喻。
“圆石”这个词的选择特别值得注意。它不是有棱角的石头,而是圆的,这是有意义的。
圆石容易滚动,一旦开始运动就很难停止。这暗示了开始某事时条件的重要性。
“千仞之山”的设定也很关键。山越高,势能越大,滚动的石头就越有力量。
换句话说,它教导了正确定位和正确时机的重要性。
这个表达体现了战略思维的精髓:如果条件合适,即使是小力量也能带来巨大的结果。
使用例子
- 我们从小规模开始新业务,但就像将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一样,它顺应了市场潮流并迅速扩张
- 他的提案看似温和,但就像将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一样,它成为了推动整个组织重大改革的触发器
普世智慧
自古以来,人类通过经验就知道力量的大小和结果的大小并不总是匹配的。
这句谚语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认识到人类社会成功的本质不在于力量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这种力量。
回顾历史,重大变化和创新并不一定来自巨大的力量或庞大的资源。
相反,当小步骤与时代潮流、人类心理和社会结构等”无形力量”相连时,它们会传播成比预期更大的波浪。
人类往往会因自己力量的渺小而绝望,或者认为只有拥有巨大力量的人才能成功。
然而,这句谚语也是对这种假设的希望信息。
你的小力量,如果在正确的地方和正确的时间使用,也能成为推动世界的力量。
同时,这句谚语教导了战略思维的重要性。
与其用力推进事情,不如冷静地评估形势,获得利用自然流向和周围力量的智慧。
这是人类在有限资源下生存和繁荣时为了生存而精炼的普世智慧。
小而聪明的行动能产生巨大的结果。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个真理永不褪色。
AI听到这句话时
山顶上的圆石处于物理学所称的”亚稳态”。
仅凭一点力量它不会移动,但一旦超过临界点,其状态就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它处于微妙的平衡中。
这种状态下的能量与高度成正比积累。在千仞高度(约3000米)处,即使是1公斤的石头也蕴含着约30000焦耳的能量。
这是手枪子弹能量的数十倍。
有趣的是开始滚动那一刻的突然”相变”。
由于静摩擦系数大于动摩擦系数,石头移动前后受完全不同的物理定律支配。
静止时无论多用力推都不会动,但一旦超过某个角度,摩擦力急剧下降并开始加速。
这种不连续的变化是努力得到回报时”突然性”的真正本质。
此外,随着滚动,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增加。
当高度减半时,速度只增加约1.4倍,但当高度变为十分之一时,速度理论上超过三倍。
换句话说,影响在后半段呈指数增长。
准备阶段的时间长度(高度)决定了结果的破坏力(速度和能量)——这真是物理定律教给我们的成功方程式。
今日启示
这句谚语今天教给你的是,你不需要为自己力量的渺小而叹息。
重要的是在何处以及如何使用这种力量的战略视角。
在现代社会,信息和技术的”高山”随处可见。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小想法传播到全世界,或者小型初创公司改变整个行业,这些都不罕见。
这些正是将圆石从千仞高山上滚下的例子。
你现在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想法本身可能看起来很小。
但如果你能找到使用它们的正确”地方”,它们就有产生超乎想象结果的潜力。
重要的不仅是积累力量,而是安排能让这种力量发挥最大效果的条件。
与其急于获得巨大力量,不如思考如何明智地使用你现在拥有的小力量。
读懂时代潮流,让周围的力量成为你的盟友,等待正确的时机。
这种战略思维是将你的小步骤转化为巨大飞跃的关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