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の契り”的读音
En’ō no chigiri
“鴛鴦の契り”的含义
“鸳鸯之契”是一个谚语,表达夫妻双方终生相爱的承诺或关系,被深深的感情所束缚,永不分离。
这个表达源于鸳鸯夫妇总是紧密相伴、终生不换配偶的习性。它指的不是单纯的浪漫情感,而是夫妻双方在困难和顺利时期都携手同行、相互支持的理想关系。即使在今天,它经常被用在婚礼致辞和金婚等夫妻庆典中,对多年相伴的夫妻表示敬意,对新婚夫妇表达祝愿。这个短语体现了伴随终生责任和爱情的深厚纽带的含义,而不是暂时的情感。
起源与词源
“鸳鸯之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对鸳鸯的观察和信仰。鸳鸯的特点是雄鸟被称为”鸳”,雌鸟被称为”鸯”,在古代中国,人们相信它们总是成对行动,当其中一只死去时,另一只也会随之而死。
关于这些鸟类的信仰在中国古典文学中频繁出现。特别是在《诗经》和汉代诗歌中,鸳鸯被歌颂为夫妻之爱的象征,”鸳鸯之契”这个表达由此诞生。”契”意味着承诺或誓言,指的是在神佛面前发誓的坚定承诺。
这个概念从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随着中国文学作品传入日本。由于鸳鸯实际上也栖息在日本,通过观察它们的习性,来自中国的象征意义也在日本文化中扎根。在平安时代的和歌诗歌和叙事文学中,鸳鸯开始被用来表达深厚的夫妻感情,”鸳鸯之契”成为日本古典文学中的重要表达。
趣闻
实际上,根据现代动物学观察,鸳鸯并不一定终生与同一伴侣在一起,有时每个繁殖季节都会更换伴侣。由于古人的观察仅限于某些时期,可能因此产生了这样美丽的误解。
与”鸳鸯之契”类似的表达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在西方,天鹅是婚姻爱情的象征,在韩国,鹤承担着这一角色。有趣的共同点是,在每种文化中,都选择了美丽优雅的鸟类作为理想婚姻关系的象征。
使用例
- 那对夫妇真的似乎结成了鸳鸯之契——即使过了50年,他们和谐的关系看起来仍然令人感动。
- 在婚礼上,我真诚地祝愿新郎新娘能结成鸳鸯之契。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鸳鸯之契”的理想面临着重大变化。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和个人主义的传播,与一个伴侣终生相伴的价值不再是绝对必要的。
特别是随着女性在社会中的进步和经济独立的可能性,也有了不必继续不幸婚姻生活的方面。此外,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夫妇共同度过的时间比过去长得多,这也是增加维持关系难度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交网络和配对应用的普及使得可以从更多选择中挑选伴侣的时代,相反地,对”命中注定的人”的渴望也变得更加强烈。正因为这是一个承认多元价值观的时代,有人寻求”鸳鸯之契”的真正意义。
在现代,这个词不一定局限于法律婚姻关系,而是指作为人生伴侣相互支持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一种重视实质胜过形式的现代诠释。
当AI听到时
日本的离婚率约为35%。也就是说,在这个每三对夫妻就有一对分手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继续追求”永恒的爱”呢?
其实鸳鸯这种鸟,每年都会更换伴侣。春天相遇,育儿结束后就各奔东西,这是一种”季节性婚姻”。然而人类却把这种鸳鸯奉为”相伴终生的理想夫妻”。这真是极其讽刺的事情。
现代恋爱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爱情分为”激情之爱”和”伴侣之爱”两种。激情之爱平均2-3年就会冷却。也就是说,鸳鸯的”季节性婚姻”反而可能更接近人类自然的爱情模式。
即便如此,我们之所以仍然憧憬”永恒的盟约”,是因为在不稳定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内心渴望寻求”不变的东西”。比如,在跳槽成为常态的今天,我们希望至少爱情能够持久永续。
鸳鸯每年都与新的伴侣建立新鲜的关系。而人类则在与一个伴侣长久深入的关系中寻找价值。哪种更幸福我们无从得知,但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烦恼的,恐怕只有人类吧。
给现代人的启示
“鸳鸯之契”教给现代人的是,真正的爱不是瞬间的情感,而是日常选择的积累。它显示了接受伴侣变化、继续自我成长、共同前行的意志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倾向于寻求立即的结果,但深刻的纽带是随着时间培养的。与其被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他人看似幸福的时刻所误导,重要的是仔细培养与眼前伴侣的关系。
此外,这个词不仅可以应用于恋爱关系,也可以应用于友谊和家庭关系。它教导我们相互支持的关系的价值,特别是在困难时期,为彼此的成长而喜悦,一起变老。与其寻求完美的关系,它给了我们在接受彼此不完美的同时继续选择在一起的勇气。也许正是因为现代时代,这种古老的智慧才能带来新鲜的共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