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美玉不如恶石”
bihei wa akuseki ni shikazu
“美玉不如恶石”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严厉但诚实的建议远比只是暂时感觉良好的甜言蜜语或纵容更有价值。
严厉的批评或严格的指导在当下可能让人感到不快。但从长远来看,它有引导人们走向正确方向并帮助他们成长的力量。
这句谚语特别用于教育和个人发展的语境中。它适用于父母在需要管教孩子时却纵容他们的情况。
它也适用于老板因为真心希望下属成长而给予严格指导的情况。或者朋友不忽视错误而是提供诚实建议的情况。
现代社会倾向于强调”善意”。但这句谚语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善意。
给某人即时安慰是真正的同情吗?还是为了他们未来的利益而提供苦涩的真相才是真爱?这句谚语教导我们后者的重要性。
起源和词源
关于这句谚语起源的明确文献记录有限。然而,我们可以从词语的构成方式中得出有趣的观察。
“美疢”中的”疢”字意思是疾病或痛苦。所以”美疢”创造了一个矛盾的表达:”美丽的疾病”或”愉快的痛苦”。
与此同时,”悪石”意思是”坏石头”或”造成痛苦的粗糙石头”。
这种对比可能反映了中国古典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儒家教育哲学。儒家有重视严格但正确的教导胜过甜言蜜语或过度温和的传统。
它与”良药苦口”这一表达有着相同的哲学背景。
“美疢”这个词是一个巧妙的隐喻。它把纵容比作疾病——看似善意和舒适,但实际上会削弱人们。
相比之下,”悪石”象征着严厉的教导。就像触摸时会疼痛的石头一样,这些话语会造成痛苦,但能训练人们并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使用石头的隐喻在日本教育和自我修养中经常被使用。就像刀刃用石头磨砺会变得锋利一样,严厉的话语是让人成长的东西。
这个理念被嵌入在这句谚语中。
使用例子
- 那位老师很严格,但正如人们说的,美玉不如恶石——她一定是在为我们着想
- 仅仅因为爱孩子就不责备他们,就像美玉不如恶石一样——最终实际上对他们没有帮助
普世智慧
人类本能地避免痛苦,寻求快乐。每个人都希望被赞扬和善待。但这句谚语传承了数百年,因为它包含了通过人类经验学到的深刻真理。
纵容就像毒品。当下感觉良好,对方也很高兴。但它阻止了他们的成长,夺走了他们面对困难的能力。
另一方面,严厉的话语像石头一样坚硬。当它们击中你时会疼痛。但那种痛苦正是唤醒人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的东西。
有趣的是,这句谚语不仅包含了说话者的视角,也包含了接受者的视角。当我们接受严厉的话语时,我们想要抗拒。
但如果我们退一步思考,我们可能会在那些话语中发现对我们真正的关心。
在人际关系中,真正困难的是平衡”严厉”和”善意”。我们的祖先警告我们不要忘记严厉在实现这种平衡中的价值。
为什么?因为如果放任不管,人们自然会倾向于容易的道路。这正是为什么我们有时需要痛苦真相的话语。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赞扬是可预测的信息,所以它实际上几乎不包含信息内容。在信息论中,可预测的事物不包含新信息。
例如,”你做得很好”这样的话是你在听到之前就能大致预测的内容。这意味着它们更新接收者理解的力量很弱。
然而,严厉的批评有很大的预测误差。当有人指出你没有注意到的缺陷时,它会作为”意外信息”强烈地印在你的大脑中。
在信息论中,惊讶程度越高,包含的信息就越多。掷骰子得到1是可预测的。但发现一个作弊骰子总是掷出6具有很大的信息价值。
更有趣的是,赞扬具有高冗余性。像”精彩”或”做得好”这样的表达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通用词汇,缺乏特异性。
相比之下,像”这部分有逻辑矛盾”这样的批评具有低冗余性。它是无法压缩的独特信息。
从贝叶斯推理的角度来看,更新你的认知模型需要与你当前信念相矛盾的信息。赞扬只是强化现有的自我认知。
但批评迫使你修正你的理解。就成长而言,批评是信息密度压倒性更高的信号。
今日的教训
现代社会强调”赞扬式教育”和”积极反馈”。但这句谚语教导我们平衡的重要性。
如果你处于指导他人的位置,在必要时要有勇气传达严厉的话语,不要害怕他们会不喜欢你。你能这样做只是因为你真正关心他们的未来。
然而,严厉必须与爱相伴。只有当你真心希望对方成长时,它才是”恶石”。
相反,如果你是严厉话语的接受者,试着看看它们背后的意图。听起来刺耳的建议往往击中了你一直在回避的真相。
当你能把那种痛苦看作成长的机会时,你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重要的是不要只寻求舒适的话语。在社交媒体上收集”点赞”不会带来真正的成长。
有时要严格地审视自己,倾听他人的坦率意见。这种谦逊才是让你真正强大的东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