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玩弄他人会丧失品德,沉迷于物会丧失志向”
Hito wo moteasobeba toku wo ushinai, mono wo moteasobeba kokorozashi wo ushinau
“玩弄他人会丧失品德,沉迷于物会丧失志向”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当你沉迷于人或物时,你会失去品德和志向。玩弄他人意味着将他人视为自己享乐或获利的工具。当你持续这样做时,你会失去作为一个人应该珍视的尊严和道德感。
沉迷于物意味着让物质享受和奢侈品俘获你的心。当你沉迷于收集昂贵物品或追求享乐时,你会失去最初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目标。
这句谚语用于当权者滥用权力,或成功人士沉溺于物质财富时。它也被用作自我约束的话语。
即使在今天,它的含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警告人们不要轻视人际关系或只追求物质满足。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被认为来自中国古典《尚书》中名为”旅獒”的章节。主流理论认为,它记录了周朝时期,当西方国家进献珍稀犬类时,一位名叫召公的贤臣对国王的劝诫之言。
“玩”字意味着玩弄或享受。这里的”玩人”指的是将人当作工具或利用权力戏弄他们。”玩物”意味着让物质享受和奢侈品俘获你的心。
“德”(品德)代表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道德感。”志”(志向)代表你应该追求的崇高目标和理想。
在古代中国,有许多统治者因沉溺于奢华和享乐而毁灭国家的例子。这句话包含了这样的教训:当你的心被珍稀宝物、美丽物品或随意控制他人的快感所俘获时,你会失去最初拥有的高贵心灵和远大志向。
它很早就传入日本,特别受到武士阶层的重视,作为自我约束的话语。它以简洁而深刻的洞察力表达了沉迷于人和物的危险。
使用例子
- 最近,我意识到我只是将下属视为自己晋升的工具。玩弄他人会丧失品德,沉迷于物会丧失志向——这真的很对
- 在只收集名牌商品的过程中,我完全忘记了创业的梦想。这正是玩弄他人会丧失品德,沉迷于物会丧失志向的意思
普世智慧
人类天生有享受所获得事物的欲望。然而,这句谚语之所以传承了数千年,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深刻理解了这种欲望所蕴含的危险。
“玩弄”人或物的状态是指它们成为手段而非目的时。当你开始将人当作工具对待时,你就无法再看到他们的痛苦或快乐。然后你逐渐失去共情能力和作为人最重要的慈悲心。这就是”丧失品德”的意思。
同样,当你的心被物质享受俘获时,日常的小满足成为目标,而你曾经怀有的远大梦想和理想变得模糊。获得豪车成为目标,而你忘记了想用那辆车完成什么。这就是”丧失志向”的状态。
有趣的是,这句谚语使用”丧”字而不是简单的”失”。丧意味着严重的损失,就像珍贵的东西死去一样。一旦失去品德和志向,它们极难恢复。
所有人类都是容易被即时快乐和拥有的喜悦所迷惑的生物。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不断询问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句谚语教给我们这个普世真理。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大脑的奖励系统有一个机制,使用得越多就越强化。当你戏弄他人或沉迷于事物时,会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快乐化学物质。问题从这里开始。
这个快乐回路重复得越多,神经连接就变得越厚越强,而未使用的回路变得细弱。这是大脑的一个特性,叫做神经可塑性。
例如,在检查沉迷于智能手机游戏的人的大脑时,响应短期奖励的神经回路被放大。与此同时,与长期目标实现相关的前额皮质活动减少。
换句话说,控制实现”志向”所需的耐心和规划能力的回路在物理上萎缩。研究表明,每天接受即时奖励刺激超过两小时,仅在八周内就会导致前额皮质灰质密度的可测量减少。
轻视他人以获得优越感的行为具有相同的结构。只有短期快乐回路得到强化,而不是用于共情和建立信任关系的神经回路。然后,从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这是积累品德所必需的——在神经层面上下降。
这句谚语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指出的是物理的大脑变化,而不是意志薄弱。玩弄的行为字面上重塑了大脑,而恢复需要同样的时间和努力。
对今天的教训
这句谚语教给现代的你的是优先级问题——你重视什么。你是否沉迷于追逐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收集最新小工具是否已成为你的目的?
这些事情本身并不坏。但当你的心过度被它们俘获时,你就看不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当你习惯于根据他人的实用价值来判断他们,或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对待他们时,你就失去了建立真正信任关系的能力。
重要的是偶尔停下来问自己问题。我现在追逐的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是否失去了作为一个人想要珍视的价值观?
通过养成问这些问题的习惯,你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与其被事物和享乐控制,不如巧妙地享受它们,同时不失去对核心价值观和目标的关注。拥有这种平衡感是这句谚语给生活在现代的你的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