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防贼就得用贼来看守”的读音
Nusubito no ban ni wa nusubito wo tsukae
“要防贼就得用贼来看守”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使用了解同样手段的人是防止不当行为最有效的方法。
正如抓贼需要完全了解贼的心理和手段的人一样,在任何领域防止欺诈或问题时,最好是安排熟悉那个世界的人作为监督者或管理者。
人们使用这个表达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现实。无论外人多么诚实或认真,如果他们不知道实际的技巧和漏洞,就无法发现巧妙的不当行为。
来自同一个世界的人确切地知道漏洞在哪里,会使用什么借口,以及哪些时刻是危险的。
今天,这种智慧出现在安全行业中,前黑客帮助开发防御系统。金融机构也安排行业资深人士来监控欺诈交易。
这句谚语教导我们实际经验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道德纯洁性。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的确切首次书面记录并不清楚。然而,人们很可能在江户时代就已经使用它了。
从短语结构来看,核心思想似乎是矛盾的。它建议使用罪犯,即”贼”,作为”看守”或守卫。
这个表达可能源于实际的犯罪预防智慧。在江户时代的城镇中,发展了保护社区安全的系统,包括火灾监视和夜间巡逻。
在这些系统中,实际经验表明,了解盗窃方法的人能够发现贼的入侵路线和目标。
这种思维也与东方哲学中的”以毒攻毒”相关。理解敌人本质并将其反过来对付他们的战略思维也出现在军事文献中。
了解同一个世界的人可以利用其弱点和盲点。这种基于人类观察的智慧结晶成了谚语。
在普通人生活中培养的实用智慧成为简洁、易记的话语。它不仅用于犯罪预防,而且广泛地作为使用人力资源的教训传承下来。
使用例子
- 我们应该安排有长期销售经验的人来检查内部欺诈。正如人们说的,要防贼就得用贼来看守
- 许多网络安全专家是前黑客,这是要防贼就得用贼来看守的典型例子
普世智慧
这句谚语之所以传承至今,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的基本真理。知识和经验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
了解两者的人成为最深刻的理解者。
完全诚实的人甚至难以想象恶意。他们假设别人不会做他们自己想不到的事情。
但是实际面对过诱惑并了解那个世界逻辑的人,从经验中理解人类的弱点和狡猾。他们能够发现真正的危险,而不会被表面的借口所愚弄。
这种智慧显示了对人类理解的深度。人既不是完全善良也不是邪恶的。他们会根据环境和地位而改变。
与其排斥那些过去犯过错误的人,不如将他们的经验用于社会防御。这种思维包含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重视实用智慧的文化。
这句谚语还教导了”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如果不从同样的角度出发,就无法创造真正的对策。
仅凭善意无法保护世界。有时你需要勇气向那些了解阴暗世界的人借力。这种对人性的现实观点就存在于此。
AI听到这句话时
让贼当守卫乍一看似乎是矛盾的。但从博弈论的角度考虑,这成为了令人惊讶的理性策略。
关键是”信息不对称”。不了解盗窃方法的普通人无法发现哪些地方会成为目标或存在什么漏洞。
与此同时,贼能够立即判断入侵路线和防御弱点。这不仅仅是经验差异。他们拥有攻击者的思维过程本身。
更有趣的是它如何解决”承诺问题”。通常你会担心”前贼不会背叛我们吗?”但这里有个悖论。
通过让贼当守卫,他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到”防守方”。如果他背叛,雇主知道他所有的方法,所以他会首先被怀疑。
背叛的成本变得比普通守卫高得多。这是一种”自我约束机制”,你自己的专业知识约束了你。
现代网络安全使用同样的原理。安全公司雇用前黑客是因为他们理解攻击者的思维模式。
他们通过渗透测试发现漏洞。但同时,他们的声誉和地位起到监控装置的作用。
防御在有人从内部了解攻击逻辑时效果最好。这种悖论性的平衡是安全的本质。
对今天的启示
这句谚语教导现代人从多个角度看待人和经验的价值。
不要简单地排斥那些过去失败或走弯路的人。要认识到他们的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宝贵的资产。
如果你想在组织中防止问题,要倾听了解该领域内幕的人的声音。
仅凭表面规则和理想主义理论无法揭示真正的漏洞。来自了解该领域并经历过行业两面的人的智慧能创造有效的对策。
这句谚语还教导如何使用自己的经验。如果你过去面临过困难或诱惑,那种经验永远不会白费。
它不仅成为避免重复错误的力量,也成为引导他人远离同样陷阱的力量。
重要的是承认人类的复杂性。不存在完美的好人。经验包含光明和阴影。
理解两者并将其作为实用智慧使用需要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成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的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