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也有仁义”的读音
Nusubito ni mo jingi
“盗贼也有仁义”的含义
“盗贼也有仁义”意思是即使是罪犯和坏人也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义务感。即使是那些犯盗窃罪的人也遵循某些规则,并在自己的群体内信守承诺。
这个谚语主要用于两种情况。首先,它指出即使是做坏事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其次,它作为一种略带讽刺的观察,表明所有人都保持着某种最低限度的道德感和人性。
在现代,这个说法用来描述反社会群体和腐败组织如何有内部准则。然而,这并不能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辩护。
相反,它显示了人类的矛盾本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都不能完全脱离道德。
起源和词源
这个谚语的确切起源有几种理论。然而,它在江户时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仁义”一词最初来自儒家思想,代表最重要的美德。
“仁”意味着同情心和关爱他人。”义”意味着正义的原则和适当的行为。
有趣的是,为什么犯罪的”盗贼”会与最高道德美德”仁义”联系起来。这个表达很可能来自江户时代对町人社会的观察。
当时,盗贼之间有自己不成文的规则。他们不会背叛同伴,避免不必要的暴力,不偷窃弱者的财物。
这个表达的背景显示了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即使是生活在社会规范之外的人也不能生活在完全的混乱中。
只要人们生活在群体中,他们就不能没有一些规则和信任而存在。我们的祖先理解这个关于人性的基本真理。
通过结合看似矛盾的词语”盗贼”和”仁义”,他们表达了这个真理。虽然具有讽刺意味,但这个谚语显示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使用例子
- 那个诈骗集团显然有严格的内部规则,这表明盗贼也有仁义
- 即使在犯罪组织之间的冲突中,也有不涉及普通市民的默契——盗贼也有仁义
普世智慧
谚语”盗贼也有仁义”精彩地捕捉了人类存在的根本矛盾和复杂性。为什么即使是罪犯也有必须遵循的规则?
答案是人类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无论某人选择多么反社会的生活方式,他们都不能完全孤立地生活。
即使是盗贼也需要同伴。要与同伴合作,他们需要信任。要建立信任,他们必须信守承诺并诚实行事。
换句话说,即使是罪犯也不能没有某种道德框架而存在,因为他们仍然是人。
这个谚语揭示了一个真理:人类不能通过简单的善恶对立思维来理解。即使是最坏的人也有一丝人性。即使是最有德行的人也有弱点和矛盾。
人们不能变得完全邪恶或完全善良。我们是不完整的、矛盾的存在。
我们的祖先冷静地观察了这种人类的复杂性。他们不只是谈论道德理想。他们观察真实的人如何实际生活,并在那里找到了普遍规律。
这个谚语包含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某种无奈,同时也包含希望。所有人都保持最低限度人性的事实也是对人类存在本身信任的证明。
当AI听到这个时
盗贼之间出现仁义实际上在数学上是不可避免的。博弈论著名的”囚徒困境”实验表明,在一次性交易中,背叛带来最大利润。
但在与同一伙伴的”重复博弈”中,情况完全改变了。
政治学家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让各种策略竞争。结果令人惊讶。最成功的是一个叫做”以牙还牙”的简单规则。
这个策略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合作,如果对手背叛,那么下次也背叛,如果对手回到合作,那么你也回到合作。简单地镜像对手的行动。
这个策略一个接一个地击败了总是背叛的策略和复杂的策略。
盗贼的世界完全符合这个理论。罪犯不能依靠警察,所以与同伴的长期信任决定生死。
背叛一次可能带来大钱,但之后没有人会与你合作。报复的危险也会增加。这就是为什么”仁义”的合作规范自然出现。
令人着迷的是,合作的产生不是来自道德良知,而是来自纯粹的成本效益计算。正是因为没有法律,声誉和互利的无形规则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这可以被视为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展示了人类社会合作的起源。
对今天的启示
这个谚语教给现代人的是简单地将人类判断为善恶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倾向于轻易地将人分类为”好人”或”坏人”。但真实的人类并不那么简单。
每个人都带着矛盾,根据情况显示不同的面孔。做坏事的人有他们的情况。做好事的人有他们的弱点。
这种理解在现代社会尤其重要。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因为一个错误就受到严厉批评并被贴上”邪恶”的标签。
但要记住”盗贼也有仁义”。即使是被认为最坏的盗贼也有他们保护的东西。那么犯错误的普通人肯定值得有恢复的机会。
同时,这个谚语也是一个警告。表面上看起来正确的组织和人内部可能是不同的。
那些谈论”仁义”的人是否真正值得信任需要仔细判断。
重要的是要有宽容来接受人类的复杂性,同时要有洞察力来看透本质。有了这两者,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建立更丰富的人际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