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的读音
Keisei
“傾城”的含义
“倾城”指的是拥有非凡美貌的女子,她以自己的美貌迷倒男人,甚至能够倾倒城池和国家。
这个表达不仅仅是指拥有美丽的容貌,而是描述一个拥有如此强烈魅力的女子,男人们会因为迷恋她而失去原本的职责和判断力。纵观历史,有无数统治者因为沉迷于美女而疏忽政治,导致国家动乱或毁灭的例子。能够创造这种情况的女子就是我们所说的”倾城”。
即使在现代,这个词仍被用来形容最高级别的美女,但其背景不仅包含单纯的美貌,还包括那些拥有不可抗拒的魅力,有时甚至是危险强大吸引力的女性。
起源与词源
“倾城”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文献。在汉武帝统治期间,一位名叫李延年的乐师在皇帝面前唱了一首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意味着北方有一位美女,在世界上无与伦比,回眸一笑就能倾倒一座城池,再次回眸就能倾倒一个国家。
这首诗是一个比喻性的表达,意思是美女的魅力如此强烈,男人们会被她的美貌迷住,疏忽政治和军事事务,结果城池和国家就会沦陷。这个词被认为是在平安时代左右传入日本的,最初与中国的含义相同:”能够倾倒国家的美女”。
在江户时代,这个词确立为指代游廓中高级花魁的术语。她们有文化修养,精通各种艺术,迷倒了许多男性顾客,真正配得上被称为”倾城”。因此,”倾城”不是简单描述美貌的词汇,而是表达拥有能够迷倒男人、有时甚至导致他们毁灭的魅力的女性的词汇。
趣闻
“倾城”与江户时代的游廓文化密切相关,在吉原等游廓中,最高级别的花魁被称为”倾城”。她们不仅美丽,还是掌握了和歌、茶道、音乐等各种艺术的有文化修养的人。
有趣的是,在歌舞伎和净琉璃的世界中,确立了一个叫做”倾城物”的流派,上演了许多以美女为中心的爱恨情仇剧。这些作品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在向普通民众广泛传播”倾城”概念方面发挥了作用。
使用例
- 那位女演员拥有真正配得上被称为倾城的美貌
- 许多男人都被她倾城般的魅力夺去了心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交媒体和大众媒体的发展,”倾城”的概念有了新的含义。过去只有有限的人才能看到的绝世美女,现在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瞬间为全世界所知。网红、女演员和模特一夜之间成为”倾城”般人物的情况并不罕见。
然而,现代价值观要求在将女性描述为”倾城”时采取谨慎的态度。仅仅基于外表来判断女性的价值,或将她们视为迷惑男人的存在,从性别平等的角度来看可能是有问题的。在现代,赞美女性美貌时,有强烈的倾向将其评价为包括内在品质、才能和对社会贡献在内的综合魅力。
另一方面,在娱乐界,具有”倾城”般魅力的角色和表演者仍然很受欢迎。然而,这被理解为不仅仅是单纯的美貌,还包括魅力、表现力和独创性在内的综合魅力。可以说现代的”倾城”正在演变成一个更加深刻的概念,适合这个重视多样性和个性的时代。
当AI听到时
深入分析”倾城”一词的构成,可以发现古代中国权力结构中一个有趣的心理机制。”倾”字由”人”和”顷”组成,表示物理上倾斜倒塌的状态,但在政治语境中,它以视觉化的方式表达了”国家稳定崩坏”这一抽象概念。
《汉书》中记载的李延年之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并非单纯的美的赞颂,实际上是一种巧妙的政治修辞。这种表达将国家衰败这一复杂的政治现象简化为”美女魅力”这一通俗易懂的原因,从而起到了转移人们对统治者失政和结构性问题关注的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城”到”国”逐步扩大的破败规模设定。这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思想中个人欲望逐步破坏公共性过程的系统化思考。现代认知心理学所说的”基本归因错误”——即将复杂的情境因素归因于个人特质的倾向,早在2000年前的中国就已经被语言化了。
“倾城”虽然被用作赞美美女的词汇,但其背后却刻印着权力者将自身责任推卸给外部因素的经典模式。
给现代人的启示
“倾城”这个词教给我们现代人的是关于魅力的双重性。吸引人的力量是一种美妙的才能,但也蕴含着沉溺其中的危险。在现代社会,人们寻求的是不仅包括外在容貌,还包括内在美、智慧和品格在内的综合魅力。
此外,这个词还教给我们”平衡”的重要性。对某事充满热情会丰富生活,但如果过度而失去判断力,就本末倒置了。”倾城”显示了在拥有欣赏美丽和迷人事物的心的同时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在现代生活中,你也希望成为一个能够培养自己魅力的同时,适当面对他人魅力的人。真正的魅力可能不是迷惑人的东西,而是能够相互提升的东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