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和亲眼所见大不相同”的读音
Kiku to miru to wa ōchigai
“听说和亲眼所见大不相同”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根据别人的话来想象某事与亲自看到和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你得到的印象和理解的深度在听说和体验之间会发生巨大变化。
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你听到多么详细的解释,实际体验某事往往与你想象的大不相同。
风景的美丽、食物的味道、工作的艰辛、某人的魅力——有太多东西是仅凭言语无法完全传达的。
这句谚语教导我们行动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不要认为仅仅听说就能理解某事。
我们需要亲自验证事物。它也暗示我们在试图向他人传达某事时,应该对言语的局限性保持谦逊。
今天,人们仍然使用这句话来强调经验的价值。它与其他关于第一手知识比二手信息更有价值的类似表达一起出现。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的确切起源不明。然而,它很可能在江户时代就已经在普通民众中广泛使用。
这个表达可能是从人们的日常经验中自然产生的。
对比两种感官——”听”和”看”——的结构在日语中非常容易理解。这种清晰性可能帮助了这句话的传播。
人类有五种感官。其中,”听”被选来象征间接信息收集,而”看”代表直接体验。
有趣的是顺序:”听和看”。这可能反映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自然流程。
我们首先从别人那里听说某事。然后我们去亲眼看看。这一直是我们历史上的经验模式。
江户时代的通信手段有限。关于旅行、商业和远方地方的故事主要通过口耳相传。
这就是为什么这句强调个人经验重要性的谚语如此深深地引起人们共鸣。
这是一个真正的日本表达,捕捉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智慧。
使用例子
- 我在旅游手册上看到了风景,但当我真正来到这里时,听说和亲眼所见大不相同——我太感动了
- 开始上烹饪课后,我意识到读食谱和实际烹饪是听说和亲眼所见大不相同
普世智慧
人类是通过言语分享信息的生物。但我们也是知道言语局限性的生物。
这句谚语能够传承如此之久,是因为人类自古以来就明白,有些真理无法仅通过言语完全传达。
无论某人说得多么雄辩或解释得多么详细,都无法与实际体验提供的大量信息相匹配。
风景的美丽、空气的气味、皮肤上的温度、地方的氛围,最重要的是,心灵感动的那一刻——当这些东西被转换成我们称为言语的符号时,会失去大部分的丰富性。
但这正是人类采取行动的原因。我们不满足于仅仅听说某事。
我们用自己的脚走路,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触摸。这种好奇心一直是使人类成长和文明发展的推动力。
这句谚语触及了人类智力好奇心的本质。我们本能地无法仅仅满足于间接信息。
亲自验证和体验事物的欲望是最基本的人类冲动之一。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当人类用眼睛看时,大脑每秒处理大约1000万比特的信息。
另一方面,当用言语向某人传达某事时,人类只能以每秒约50比特的速度说话。
这意味着要用言语传达你所看到的,你必须将其压缩到原始信息的1/200,000。
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从数学上证明了压缩信息总是意味着失去某些东西。
例如,当你缩小高质量照片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时,图像会变得粗糙。信息压缩有其限制。
用言语传达某事的行为正是这种极端压缩过程。
更有趣的是,人类无意识地选择保留什么和丢弃什么。
看到红色汽车的人可能优先考虑颜色并说”有一辆红色汽车”。另一个人可能优先考虑类型并说”有一辆豪华汽车”。
即使看到同样的场景,当大脑压缩信息时,人们会判断不同的元素为重要。
这意味着听者只接收到通过说话者的过滤器减少到1/200,000的信息。
这句谚语描述了信息压缩的物理定律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现象。
传闻和直接体验之间的差异不是偏好或感觉的问题。这是信息量的绝对差异。
今日的教训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搜索互联网,你可以立即找到你从未去过的地方的照片和你从未吃过的食物的评论。
但这句谚语提醒我们一些重要的事情。收集信息和实际体验某事是两回事。
如果你对尝试新事物犹豫不决,记住这句谚语。
将他人的意见和评价作为参考是好的。但最终,除非你亲自体验,否则你不会知道真相。
如果你只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收集信息,你就不会前进。
同时,这句谚语教导我们谦逊。当你向他人传达自己的经历时,理解仅凭言语无法完全表达一切会让你更加小心。
你会更努力地沟通。你也会鼓励对方亲自体验。
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可能淹没在信息海洋中的现代时代,我们应该珍惜经验的价值。
实际去地方、动手、用心感受——这些经历很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