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鲣鱼干和磨刀石是不外借的”读音
Katsuobushi to toishi no kariire wa nai
“鲣鱼干和磨刀石是不外借的”含义
这句谚语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实用智慧。它教导我们,那些使用后会消失或减少的物品不应该借出或借入。
鲣鱼干刨得越多就越小。磨刀石用来磨刀越多就磨损越厉害。
如果你借出这些消耗品,归还时它们肯定会变小。出借人会吃亏。借用人也会面临如何补偿所消耗部分的困境。
这句谚语并不鼓励吝啬。相反,它是避免不必要麻烦的预防措施。
借出和借入消耗品往往会让双方都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从一开始就将它们列为禁借物品,人们就能维持良好的关系。
即使在今天,这个教导也提醒我们在借出会被用完或消耗的物品时要谨慎。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的确切文学起源不明。但它很可能源于江户时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经验。
这两样看似不同的物品出现在一起是有原因的。鲣鱼干在刨制用于烹饪时会缩小。磨刀石在磨刀时会磨损。
两者都是使用时必然会减少的消耗品。
在江户时代,集体住宅中的邻居们会互相借用很多东西。包括酱油、味噌和大米。
但鲣鱼干和磨刀石是例外。它们每次使用都会减少。即使归还,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你可以归还同样数量的酱油。但你无法恢复刨过的鲣鱼干或磨损的磨刀石。
选择这两样物品是因为它们对日常生活至关重要。鲣鱼干对烹饪至关重要。磨刀石对维护日常工具是必需的。
正因为它们如此重要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被排除在借用范围之外。这句谚语以高度实用的方式浓缩了普通百姓的智慧。
趣闻轶事
在江户时代,鲣鱼干极其昂贵。高品质的本枯节如此珍贵,以至于武士家庭将其用作礼品。
人们储存鲣鱼时保持块状而不是预先刨好,以便长期保存。这使得一旦刨制就更加珍贵,因为你无法逆转这个过程。
优质磨刀石也很昂贵。对工匠来说,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具。
天然磨刀石根据产地不同,颗粒大小也不同。工匠会根据不同的刀具类型和用途选择不同的石头。
一块磨损良好的磨刀石诉说着工匠的工作历史。它是代表多年劳动的珍贵工具。
使用例句
- 打印机墨水就像”鲣鱼干和磨刀石是不外借的”,所以我最好自己买
- 汽油费遵循”鲣鱼干和磨刀石是不外借的”原则,所以如果我们去自驾游,让我们分摊费用
普世智慧
这句谚语中的普世智慧是关于人际关系中界限的重要性。我们是社会性动物,通过互相帮助而生活。但我们不能分享一切。
借出消耗品很困难,因为它们的价值在归还时已经改变。由于你无法以借用时的相同状态归还它们,必然有人会损失。
这既是物理问题也是心理问题。
出借人担心如何看待减少的数量。借用人为如何适当补偿而感到压力。
我们的祖先从经验中学到,这样微妙的问题会在关系中产生裂痕。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发展出从一开始就划清界限的智慧。
这不是冷漠而实际上是温暖。与其让小的不满和疑虑积累直到关系破裂,分享明确的规则有助于长期维持良好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分享一切并不总是美德。只有在有适当距离和界限时,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
AI的观点
刨鲣鱼干和在磨刀石上磨刀有共同之处。每次使用,材料本身都会确实损失。
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个普遍规律表明,孤立系统中的熵总是增加的。
熵简单来说就是”不可逆性的程度”。当你从杯子里洒出水时,它会在地板上扩散。它不会自然地回到杯子里。
鲣鱼干也是如此。一旦刨制,它们就变成刨花,无法回到块状。磨刀石每次磨刀都会失去微粒,磨损表面。
从借用到归还的那一刻,不可逆的变化必须发生。
有趣的是,金钱或书籍可以”以相同状态归还”。如果不花费,金钱保持相同价值。书籍通过小心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坏。
但鲣鱼干和磨刀石的目的就在于”被使用”。借用而不使用它们毫无意义。使用它们意味着它们必然减少。
这种矛盾使得借出成为不可能。
人类通过经验认识到的”无法借出的东西”实际上在物理定律层面上是无法归还的。这证明我们的常识与普遍真理惊人地一致。
现代启示
这句谚语教导现代人如何划定维持健康关系的界限。
在现代社会,分享的概念已经传播开来。鼓励分享各种东西。但分享一切并不总是最好的。
对于消耗品和使用后会减少的东西,最好每个人都准备自己的。这最终对每个人都有益。
例如,同样的原则适用于许多现代情况。包括在工作中使用办公用品、向朋友借车,以及在合租房屋中管理日常必需品。
把事情留得模糊会产生后续抱怨。人们会想”那个人总是在用”或”只有我在吃亏”。
关键是从一开始就澄清事情。决定具体规则,如分摊费用、个人购买或根据使用情况分担负担。
这样,没有人会感到不好。这不是吝啬而是考虑他人的善意。
不要害怕划定适当的界限来长期维持良好关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