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鱼眼中不见水,人眼中不见空”
Uo no me ni mizu miezu, hito no me ni sora miezu
“鱼眼中不见水,人眼中不见空”的含义
这句谚语教导我们,太过明显的事物往往被忽视。正如鱼看不见它们游泳的水,人看不见周围的空气一样,我们无法认识到那些始终存在的东西。
我们每天都被无数事物支撑着。但当某些东西变得过于熟悉时,我们就不再看到它的价值或重要性。
想想家人每天做的饭菜。或者你不假思索就使用的自来水和电力。你健康的身体。你平静的日常生活。
我们往往只有在失去这些东西后才意识到它们有多珍贵。这句谚语提醒我们要注意那些我们认为”正常”的恩赐。
这同样适用于你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对你来说容易的事情可能看起来很普通。你以为每个人都能做到。
但那种能力实际上可能是稀有而宝贵的。鱼眼中不见水,人眼中不见空。鼓励我们重新发现那些太近而无法注意到的事物的价值。
起源和词源
这句谚语的确切来源不明。然而,它的结构表明与东方哲学,特别是禅宗思想有联系。
禅宗对话中包含类似的表达,如”鱼忘水,鸟忘风”。它们分享着对人类意识的相同洞察。
这句谚语使用两个对比来揭示更深层的真理。水对鱼来说就是生命本身。它们一刻也不能离开水而存在。
然而正因为如此,鱼从不思考水。同样,人类没有空气就无法生存。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感受到它的存在。
这个表达源于对人性的观察。当我们埋头于例行公事时,往往会忽视重要的事物。
佛教思想中包含”平常心是道”这句话。它教导真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鱼眼中不见水,人眼中不见空。表达了同样的思想。它使用任何人都能理解的简单比喻。鱼和水,人和空气。
结构本身体现了谚语的精髓。它帮助我们注意到通常被忽视的东西。
使用例子
- 每天健康地上学就是鱼眼中不见水,人眼中不见空——只有住院后我才意识到那种幸福
- 父母的爱是鱼眼中不见水,人眼中不见空;只有当你开始独自生活时才最终理解它的价值
普世智慧
这句谚语讲述了人类感知的局限性。以及这些局限性带来的不幸。
我们有一个讽刺的特质。最重要的事物对我们来说变得不可见。这是因为人类的注意力自然地专注于变化和刺激。
鱼不注意水是因为它保持恒定。人们感觉不到空气是因为它总是不变地存在着。
同样,我们把日常的幸福视为理所当然。我们追求新的刺激和变化。只有失去某些东西后,我们才意识到”那就是幸福”。
这种感知盲点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很明显。总是在你身边的人的善意。那些不断支持你的人的价值。
这些变得像空气一样——被视为理所当然。它们超出了我们对值得感激之事的意识范围。
然后关系破裂了。或者我们失去了那个人。只有那时我们才明白他们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句谚语世代相传是有原因的。人性不会随时间而改变。
我们在富足中抱怨。我们在获得某些东西后忘记价值。这个循环无休止地重复。
也许这种矛盾本身就定义了人类的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些话。他们想帮助我们注意到我们错过的东西。
当AI听到这句话时
研究表明,人类大脑每秒接收1100万比特的信息。然而我们只能有意识地处理大约40比特。
为了弥合这个极端差距,大脑自动将”总是存在的事物”排除在有意识的处理之外。
鱼不认识水不是因为懒惰。这是一种适应性策略。通过切断不变的背景信息,它们可以快速检测到重要的变化——食物或敌人——以求生存。
有趣的是这种机制如何直接连接到”习惯化”。当你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你强烈地注意到空气的气味和室温。
但几分钟后,这些感觉消失了。前额皮质判断信息为”无变化”并将其推出意识之外。
换句话说,我们注定要停止识别稳定的事物。这内置在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中。
对AI来说,空气和真空只是数据。但对人类来说,空气是”太存在而看不见的”。
这句谚语揭示了一个悖论。认知盲点不是来自无知。它们来自过度的熟悉。
你很难注意到每天见面的家庭成员的变化。当你每天照镜子时,你无法真正感受到自己脸部的衰老。
同样的认知机制在两种情况下都在运作。通过使事物不可见,大脑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集中在检测真正重要的变化上。
今日启示
鱼眼中不见水,人眼中不见空。教导现代人有意识的感恩。我们需要培养在平凡中注意到真正丰富的能力。
从简单的练习开始。在一天结束时,问自己:”今天我把什么视为理所当然了?”
今天早上醒来。转动水龙头时水的流出。对你重要的人安全度过这一天。
仅仅把这些用语言表达出来就能使不可见的价值变得可见。仅仅是认识就能让你无法看到的东西进入焦点。
这同样适用于你的能力和环境。你”正常”做的事情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令人羡慕的才能。
你认为”显然如此”的事情实际上可能建立在许多人的努力或幸运的环境之上。
像无法感知水的鱼一样,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客观。但知道这句谚语让我们能够稍微转换视角。
看见不可见事物的努力本身就会丰富你的生活。这种尝试本身就产生了差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