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んだり蹴ったり”的读音
Fundari kettari
“踏んだり蹴ったり”的含义
“踩了又踢”是一个谚语,表达了在遭受一次灾难或不幸之后,又有另一个灾难接踵而至的情况。
这个表达描述了坏事接连发生的情况,就像对已经陷入困境的人或情况给予致命一击。它不是简单地指一连串的坏运气,而是特指在已经被最初的灾难削弱时再次受到打击的特别痛苦的情况。
它用于这样的情况:比如在卧病在床时工作上又出现麻烦,或者在经济困难时家庭又发生不幸——这些场景中灾难是连续发生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一次不幸上。使用这个表达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在已经虚弱时再次遭受打击的不合理性和残酷性,超越了仅仅是一系列坏运气。即使在今天,每个人都经历过在人生困难时期多个问题同时发生的情况,所以它继续被用作许多人都能产生共鸣的表达。
起源与词源
“踩了又踢”的起源实际上深深植根于江户时代平民的日常生活中。这个表达源于对身体暴力的字面描述——被”踩了又踢”。
在江户时代的商人社会中,打斗和暴力事件经常发生。特别是,进一步踩踏或踢打倒下的对手的行为被鄙视为最卑鄙和残酷的暴力形式。对已经倒下的人再次施加打击被认为是违背武士精神的行为。
这种对身体暴力的描述被认为逐渐开始用作比喻表达。换句话说,当进一步的灾难降临到已经遭受不幸打击的人身上时,就开始被表达为”踩了又踢”。
在江户时代后期的文学中,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比喻用法。在平民中诞生的生动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完善,并确立为我们今天所知的成语。可以说这个短语体现了日本人不喜欢欺负弱者的情感。
使用例
- 因为下雨而迟到,然后又忘记了重要文件——真是踩了又踢
- 感冒卧床不起时隔壁又开始施工,这一周真是踩了又踢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中,”踩了又踢”这个表达已经开始代表更复杂和多样化的情况。在我们的信息社会中,一个问题瞬间引发其他问题的多米诺效应经常发生。例如,网络骚扰可能导致工作场所关系恶化,进而影响家庭关系。
虽然技术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也使连锁系统故障更容易发生。智能手机故障同时导致你失去支付应用、交通卡和通讯手段,这可以称为现代版的”踩了又踢”。
此外,在现代,心理损害和物质损失复合在一起的情况有所增加。远程工作的普及模糊了私人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界限,使得单一问题更容易波及整个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发达的信息共享和支持系统,现代人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孤立地面对灾难。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共鸣或在网上找到解决方案的环境为克服”踩了又踢”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手段。虽然这个谚语所代表的不合理性保持不变,但处理它的方法确实有所改善。
当AI听到时
从塞利格曼著名的狗实验中提出的”习得性无助”理论来看,”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现象的心理机制可以得到惊人的科学解释。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对狗持续施加不可预测的电击,起初拼命想要逃脱的狗,最终即使有逃生通道也不再移动。也就是说,”做什么都没用”这种感觉被深深刻印在了大脑中。
处于”屋漏偏逢连夜雨”状态的人类也表现出完全相同的反应。面对第一个灾难时会”想办法解决”而努力奋斗。但随着第二个、第三个灾难接踵而来,大脑前额叶皮质(负责判断的部分)活动下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大量分泌。结果就陷入了”完蛋了”的放弃模式。
有趣的是,这个俗语用”踩”、”踢”等身体痛苦来表达。现代脑科学已经证实,心理痛苦和身体痛苦是在大脑的同一区域(前扣带皮层)进行处理的。江户时代的人们通过将连续的精神打击比作身体痛苦,无意识地表达了脑科学的真相。
这确实是一句体现先人敏锐直觉洞察力、有科学依据支撑的俗语。
给现代人的启示
“踩了又踢”这个谚语教给我们在现代生活中一些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心理准备的重要性,要接受生活中会发生不合理事情的现实。
当一个问题还没解决,下一个困难就来临时。在这种时候,我们倾向于想”为什么只有我”,但也许这实际上是生活的自然组成部分。了解这个谚语可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心理动荡。
在现代社会中,问题往往变得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正因为如此,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一个仔细处理事情的态度,而不是试图一次解决所有问题。此外,当我们看到处于困难境地的人时,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支持的一方,而不是给予致命一击。
最重要的是,请记住”踩了又踢”的情况不是永久的。无论多么痛苦的时期,它肯定会结束。在那之前,你可以一步一步前进,不失去真正的自己。困难使人更强大,克服困难的经验肯定会成为你的财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