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水盆に返らず”的读音
Fukusui bon ni kaerazu
“覆水盆に返らず”的含义
“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意思是一旦某事发生或过去了,就无法撤销或回到原来的状态。
这个谚语特别常用来表达人际关系中一旦破裂的信任或分离的婚姻关系难以修复的情况。它也用于必须接受现实的情况,即使对不可逆转的失败或错误感到后悔,时间也无法倒流。
使用这个谚语的原因是通过利用水这种人人都知道的物质的特性,使”不可逆性”这个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容易想象。正如从盆中泼出的水永远无法回到原来的形状,它教导我们生活中存在不可逆转的事件。即使在今天,这个教训仍然存在于各种情况中,如离婚、友谊破裂和严重的判断错误。
起源与词源
“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的起源在于中国古典《拾遗记》中记录的太公望(吕尚)的历史故事。当太公望还默默无闻时,他的妻子马氏无法相信丈夫的未来潜力而要求离婚。后来,当太公望被周文王发现并成为丞相,取得巨大成功时,马氏希望和解。
当时,太公望在盆中装满水并将其泼在地上,说:”如果你能将这水原样回到盆中,我们就再次成为夫妻。”自然地,泼出的水永远无法回到盆中。这就成了”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的起源。
这个故事也传到了日本,在平安时代的文学中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在江户时代,它以现在的形式确立并广泛使用。使用熟悉材料水的易懂比喻,必定跨越时代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这真是一个充满祖先智慧的谚语,通过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泼水场景来表达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不可逆性。
趣闻
太公望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圣人,但实际上,他在70岁以后才成为丞相。用现代的话说,他在退休年龄取得了人生最大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妻子马氏对他失去耐心可能是可以理解的。
“覆水”中的”覆”字意思是”翻倒”,但在古代中国,也有故意泼水进行占卜的习俗。因为这是故意”翻倒”的水而不是意外泼出的,这个故事承载着更深的意义。
使用例
- 那些话无法收回;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我应该更谨慎地说话
- 即使我想回到曾经辞职的公司,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我可能无法回到原来的关系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的含义变得更加复杂。在今天的数字时代,一旦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内容很难完全删除,正好创造了”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的情况。在社交媒体上的不当言论或发布不当图片可能由于截图和分享而永久存在。
另一方面,现代技术提供了许多”撤销”功能。计算机的”撤销”按钮、电子邮件召回功能、云数据恢复等,使得纠正过去不可逆转的失败成为可能。这可能加强了年轻一代”可以重新开始”的感觉。
然而,在人际关系和信任关系中,这个谚语的教训即使在今天也没有改变。相反,正因为我们生活在信息瞬间传播的时代,单一不当言论或行为可能导致不可逆后果的风险增加了。虽然由于高离婚率和跳槽常态化,对”重新开始”的宽容度有所提高,但事情完全回到原来状态的情况仍然很少。
对现代人来说,”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已成为更重要的教训,既教导在数字社会中的谨慎,也教导在人际关系中的真诚。
当AI听到时
姜太公的妻子在丈夫贫穷时失去耐心而离婚。然而当姜太公作为王的军师飞黄腾达后,她却翻脸如翻书般地要求复合。这时姜太公泼洒了水说”如果能让这水复原,我们就复合”,这就是这句谚语的由来。
有趣的是,妻子的行为正是现代心理学中所谓的”损失规避偏差”现象。人们对失去的东西的感受往往比得到的东西重2倍以上。也就是说,妻子对失去成功前夫的损失感受,远远超过了与贫穷丈夫共同生活的不安。
此外还有”认知失调理论”在起作用。这是指不愿承认自己判断失误的心理。妻子没有承认”我错了”,而是试图以”情况变了所以想复合”来为自己辩护。
现代也有无数相同的模式。比如因跳槽而辞职的人,在原公司业绩好转后说”想回去”的情况。与恋人分手后,对方有了新恋人就急于要求复合的情况。
姜太公的故事敏锐地描绘了人类根据眼前状况做出判断,事后却”当时要是那样做就好了”而后悔的普遍弱点,这在2000多年前就已如此。
给现代人的启示
“泼出的水无法回到盆中”教给现代人的是行动前”深呼吸的重要性”。在社交媒体上情绪化发帖之前,在与重要的人断绝关系之前,在做重要决定之前,问问自己:”泼出这水可以吗?”
这个谚语不是要让我们变得胆怯。相反,它帮助我们培养辨别什么是真正重要的能力。我们不需要对一切都过分谨慎,但重要的是获得区分不可逆转的事情和可以重做的事情的智慧。
如果你已经”泼出了水”,选择珍惜剩余水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继续为此哀叹。过去无法改变,但我们如何面对未来是可以改变的。从失败中学习,下次更加谨慎和充满爱意地行动——这就是这个谚语给我们的积极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