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存亡の秋”的读音
Kikyū sonbō no aki
“危急存亡の秋”的含义
“危急存亡的秋天”是一个谚语,描述了国家、组织或个人处于生存与毁灭十字路口的极其重要和紧急的时期。
这个表达不仅仅指困难的情况,而是指将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时刻。”危急”代表迫在眉睫的危险,”存亡”指是否能够生存或灭亡,”秋天”代表决定性的时间段。这三个要素的结合强调了情况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这个谚语用于企业管理危机、国家关键政治时刻或个人重要人生选择等情况。然而,它不用于日常小麻烦,而只用于真正会影响未来的严重情况。即使在今天,它也被用来表达企业破产危机、国际冲突和重要政策决定等情况的重要性。
起源与词源
“危急存亡的秋天”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三国志》中”出师表”的短语。这份表文以蜀国丞相诸葛亮(诸葛孔明)向皇帝刘禅请求允许发动北伐的文件而闻名。
原文写道”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的秋天也”(今天下三分し、益州疲弊す、此れ誠に危急存亡の秋なり),表达了在被魏国和吴国夹击的严酷环境下,这是决定蜀汉命运的重要时刻。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秋”字。虽然在现代经常与秋季混淆,但在古汉语中,”秋”意味着”时间”或”时刻”。由于秋天是收获季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开始指代”重要时期”和”决定性时刻”。
这个表达传入日本,成为描述决定国家和组织命运的关键情况的术语,特别是在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末期等动荡时期。作为象征诸葛亮智慧和果断的短语,它也受到日本军事指挥官和政治家的青睐,并传承至今。
趣闻
由于”秋”字意味着”时间段”,在中国古典中有一个类似的表达叫”多事之秋”,意思是”事件频发的时期”,在现代日本仍在使用。
诸葛亮的”出师表”在中国至今仍被珍视为杰作,被评价为如此感人的文章,据说”读之不流泪者非忠臣”。
使用例
- 由于公司正面临危急存亡的秋天,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作为一个公司团结一致,迎接挑战
- 这项法案的通过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危急存亡的秋天,需要谨慎判断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危急存亡的秋天”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浪潮中获得了新的含义。对于公司来说,在技术创新速度加快的时代,那些无法适应的公司会立即被市场淘汰。以前需要10年或20年才会改变的行业结构,现在只需几年就会发生戏剧性转变。
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正在给许多行业带来”危急存亡的秋天”。书店、报纸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都面临着传统商业模式受到根本质疑的情况。
在个人层面,随着终身雇佣制度的崩溃和工作方式的多样化,职业选择中的”危急存亡的秋天”变得更加频繁。需要重大人生改变决定的机会,如技能重塑、跳槽和创业等都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在我们信息过载的现代时代,区分真正的”危急存亡的秋天”和暂时困难变得困难。不被每天通过媒体和社交网络流传的危机信息误导,辨别真正重要情况的能力现在是必需的。
当AI听到时
在古代中国,”秋”不仅仅是一个季节,而是宇宙生命力走向死亡的神圣时间。在阴阳五行思想中,如果说春夏是”阳气”主导、生命成长的时期,那么秋冬就是”阴气”支配、万物枯萎死亡的时期。
有趣的是,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社会也按照与自然相同的节律运行。也就是说,国家也有”春夏秋冬”,秋天意味着王朝注定灭亡的时期。比如就像树叶齐刷刷地枯萎凋落一样,人们相信国家在秋天这个时期也必然会崩溃。
“危急存亡之秋”中的”秋”,蕴含着这种宇宙性死亡时间的意义。它不单纯是”危险的时期”,而是有着”作为自然法则不可避免的终结之时”这样深刻的含义。在现代人理解为”危机时期”程度的词汇背后,实际上隐藏着”遵循宇宙法则而降临的死亡宿命”这样宏大的世界观。
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理解对古代中国人而言,国家的危机是超越人类力量的宇宙性现象。他们甚至将政治动乱也视为如季节更替般的自然现象。
给现代人的启示
“危急存亡的秋天”教给我们现代人,生活中确实存在真正重要的转折点。与其因日常小麻烦而兴奋或沮丧,不如培养辨别真正会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情况的能力。
现代时代信息泛滥,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危机”和”紧急”等词汇。然而,真正的”危急存亡的秋天”并不会如此频繁地发生。重要的是,当那个时刻到来时,要有勇气面对而不是逃避,并以决心行动。
此外,这个谚语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团队和组织。面对困难情况时,共同认识到”现在是关键时刻”,可以让所有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应对挑战。
在你的生活中,肯定也会有可以称为”危急存亡的秋天”的重要时刻。当那个时刻到来时,不要害怕,而要学习前人的智慧,做出忠于自己的决定。那一步必将打开通向新未来的大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