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すれば通ず”的读音
Kyū sureba tsūzu
“窮すれば通ず”的含义
“穷困则通达”意味着当你陷入完全困扰和困顿的境地时,反而会找到新的道路或解决方案。
这个表达用于想要传达即使在看似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的重要性的场合。当人们被逼入绝境时,有时会展现出平时想不到的想法和行动能力。此外,当困难情况持续时,你可能会得到周围人的帮助或发生意外的巧合事件,从而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即使在今天,它也被用于各种情况,如经济困难、人际关系问题和工作僵局。这句谚语不是单纯的乐观主义,而是表达了生活的深刻真理,即困难情况本身成为创造新可能性的催化剂。
起源与词源
“穷困则通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经典《易经》(变化之书)。《易经》被称为占卜书,但实际上是一部包含深刻哲学思想的经典。在这本书中,有”穷则变、变则通”的话语,据说传到日本后成为了”穷困则通达”。
“穷则变、变则通”的直译是”当穷困时,变化就会发生;当变化发生时,就会通达”。换句话说,这意味着当你走到死胡同时,变化必然会发生,当变化发生时,道路必然会打开。这种哲学也与中国古代的阴阳思想深深相连。在阴阳哲学中,万物都由两个对立的元素组成,当一个达到极端时,必然会转化为另一个。
据信在平安时代左右与佛教一起传入日本,到江户时代,它已在普通民众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商人中,当克服商业困难时,它似乎被珍视为情感支撑。这句谚语之所以长期受到喜爱,可能是因为它美妙地表达了”从困难中转变”这一人类本质体验。
使用例
- 我的求职一点都不顺利,积蓄也快用完了,但正如人们说的”穷困则通达”,所以我会再努力一点。
- 公司的经营变得困难,但正如”穷困则通达”所说,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想法。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中,”穷困则通达”具有了更复杂和多方面的含义。在信息时代,面临困难时可获得的信息和选择大幅增加。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寻求帮助。这可以说与过去相比增加了”通达”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现代特有的挑战也出现了。由于信息过载,可能变得难以找到真正必要的解决方案,或者选择太多使决策变得不可能。此外,在强调速度的现代,有在变得”穷困”之前就早早采取行动的倾向,这句谚语包含的”等待”元素往往被低估。
然而,即使在AI和技术先进的现代,人类的创造力、直觉以及面对困难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性仍然没有改变。相反,正因为我们生活在变化激烈且不可预测的现代,这句谚语所体现的”不惧怕变化,将困难视为成长机会”的态度可能变得更加重要。
当AI听到时
量子物理学中的”隧道效应”是指电子以概率的方式穿透本来绝对无法跨越的能量壁垒的现象。就像一个人朝着墙壁跑去,却在不破坏墙壁的情况下出现在另一边,这种神奇的现象构成了现代智能手机和电脑半导体技术的基础。
这一物理现象与”穷则思变”有着惊人的共同点。在隧道效应中,电子的能量越低(也就是越被逼入”绝境”),就越容易产生穿透壁垒的条件。具体来说,壁垒会变薄,或者电子的波动性会更强地表现出来。
人类也是如此,在被逼入绝境的情况下,平时不会使用的能力或想法会突然涌现。从脑科学角度来看,极限状态下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够提高创造力,产生平时想不到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已被广泛认知。
更有趣的是,两者都是”概率性现象”。隧道效应并非百分之百发生,人类的绝境突破也不一定总能成功。然而,当适当的条件齐备时,就能实现超越物理定律和常识的”突破”。古代中国的贤人们在不了解量子力学的情况下,或许凭直觉理解了这个宇宙的根本机制。
给现代人的启示
“穷困则通达”今天教给我们的是,我们不需要过分害怕困难的情况。生活中必然有僵局的时期,但这样的时候可能是遇见新自己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往往强调在问题发生前预防,但有时”穷困”的经验也会成为宝贵的学习。正是在面临困难时,平时不使用的能力才会觉醒,或者与人的意外联系才会诞生。
重要的是即使发现自己处于困扰的情况下也不要完全放弃希望。解决方案不一定以你期望的形式出现。有时道路会以无法想象的方式从完全不同的方向打开。
如果你目前对某事感到困顿,那可能是新可能性的入口。不要急躁,但也不要放弃,保持接受变化的灵活性。新的道路一定会变得可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