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が身の事は人に問え”的读音
Waga mi no koto wa hito ni toe
“我が身の事は人に問え”的含义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你想准确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人类往往认为”我最了解自己”,但实际上,客观地把握自己的缺点、问题,有时甚至是优点,是极其困难的。就像你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却看不到自己的背部一样,别人比你更能看到真正的你。
这句谚语用于追求自我改善和成长时。当向值得信赖的人寻求关于自己没有注意到的方面的诚实意见时使用,比如工作评价、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或性格特征。这是一个积极的教导,通过放下自尊,接受他人的观点,你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即使在今天,它也被理解为寻求反馈的重要性,并被用作表达积极自我成长态度的短语。
起源与词源
关于”自己的事情要问别人”的起源,确切的首次文献出现或确立时间实际上并不清楚。然而,这句谚语所表达的思维方式自古以来就根植于日本文化中。
“我身”这个词在古典日语中意思是”自己”,”问え”是命令形,意思是”询问”。从这个结构来看,它被认为是从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确立的古老谚语之一。
日本长期以来有重视”客观视角”的文化。在各种语境中都宣扬客观看待自己的重要性,比如茶道中的”一期一会”和武士道中的”反省”精神。这句谚语可能就是从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诞生的。
此外,在江户时代的商人文化中,来自他人的诚实意见对商业成功至关重要。基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类心理,这句谚语作为积极寻求外部视角的智慧而传播开来。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它与孔子的教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相通之处,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作为日本的教训而确立。
使用例
- 如果你对求职感到不确定,遵循”自己的事情要问别人”,试着向同事询问诚实的意见
- 当我无法理解如何改进我的演示时,我以”自己的事情要问别人”的精神向主管寻求建议
现代解读
在现代社会,这句谚语的价值实际上可能正在增加。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我们进入了一个不断播报自己的时代。然而,仅仅通过”点赞”数量和表面反应,我们无法看到真正的自己。
在信息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和分析工具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然而,对于无法用数字衡量的人性、魅力和改进点,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随着远程工作的增加,从同事那里获得反馈的机会减少了,使得自我认知的差距更容易产生。
另一方面,在现代,已经建立了系统性地寻求他人意见的制度,如”360度评价”和”导师制度”。这些可以说是”自己的事情要问别人”的制度化版本。
然而,也存在现代特有的挑战。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选择听取谁的意见变得重要。此外,由于害怕批评的倾向和容易受伤的人增加,诚实的意见交流在某些方面变得困难。尽管如此,正因为我们处在AI时代,来自拥有独特人类洞察力和同理心的他人的意见变得越来越有价值。
当AI听到时
人类大脑存在一个结构性缺陷——”自己的事情很难看清”。在认知科学中,这被称为”自我盲点”。
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自己的声音。听到录音中自己的声音时会惊讶地说”我的声音是这样的吗?”这是因为我们通过骨传导听到自己的声音,与他人听到的声音完全不同。也就是说,连自己的声音都无法准确把握。
更有趣的是,专家的自我盲点往往更大。心理学研究证实,医生对自己误诊率的估计不到实际的一半,投资者也倾向于低估自己的判断失误。知识越深厚,”自己是正确的”这种思维定势就越强烈,客观审视自己就越困难。
从脑科学角度来看,这是因为负责客观审视自己的前额叶皮质的功能被情感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所阻碍。看别人时能保持冷静,但涉及自己的事情时,情感就会从中作梗。
“自己的事情要问别人”这句话精准地击中了大脑的这个结构性弱点。现代科学证明的”自我认知的局限性”,日本的先人们早已从经验中领悟到了。古典智慧与最新科学的一致,说明人类的本质跨越时代而不变。
给现代人的启示
这句谚语今天教给我们的是谦逊和勇气的重要性。客观地看待自己并不容易。但如果你想成长,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是必不可少的。
在现代社会,让我们首先建立能够向值得信赖的人询问诚实意见的关系。家人、朋友、同事、上司——肯定有真心关心你的人。同时,诚实接受他人意见的心理准备也很重要。
不要害怕批评,而要将其作为珍贵的礼物来接受。他人可能会告诉你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魅力和潜力。同时,如果有人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那就成为成长的第一步。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这句谚语不是单向的。你也可以成为反映某人”身体”的镜子。我们相互支持、相互提升的关系,可能就是这句谚语所追求的理想。


评论